程国彭半夏白术天麻汤的临床应用
《医学新悟》半夏白术天麻汤
【方歌】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大枣姜,眩晕头痛风痰证,热盛阴亏切莫尝。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风痰眩晕、头痛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眩晕头痛,舌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眩晕较甚者,可加僵蚕、胆南星等以加强化痰熄风之力;头痛甚者,加蔓荆子、白蒺藜等以祛风止痛;呕吐甚者,可加代赭石、旋覆花以镇逆止呕;兼气虚者,可加党参、生黄芪以益气;湿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可加泽泻、桂枝以渗湿化饮。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病、神经性眩晕、癫痫、面神经瘫痪等属风痰上扰者。
4.使用注意 阴虚阳亢,气血不足所致之眩晕,不宜使用。
【案例】
不寐:丁某某,男,46岁。失眠已三月余,精神恍惚,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胸闷脘胀,嗳气泛恶,纳谷无味,大便不爽,舌质红,苔腻微黄,脉滑数。治拟和胃宁心,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天麻10g,清半夏、白术、枳壳、黄连、橘皮各7.5g,茯苓、远志、麦芽、瓜萎、枣仁、竹茹各15g,水煎服。共进24剂,能正常人睡,追访至今,未见复发。
美尼尔氏综合征:张某某,女,70岁。冬月冒寒,头昏头痛,视物旋转10天。西医诊为“美尼尔氏综合证”,服药罔效。刻下眩晕未减,泛恶干呕吐涎沫,心悸气短,胸痞纳差,口中粘腻,舌尖发麻,屡欲更衣,大便量少而细软,形体丰腴,舌苔白腻,六脉濡弱,诊为风痰上犯,中气素匮。处方:法半夏、天麻、陈皮各10g,白术12g,茯苓、党参、山楂各15g,吴茱萸5g,生姜6g,炙甘草3g。眼药3剂,诸症大减,已不泛恶,继服3剂痊愈。
耳源性眩晕症:患者,女,41岁,患者主因旋转性头晕伴恶心、呕吐、耳鸣3天,于2004年2月1日就诊。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如乘舟车,伴耳鸣、恶心、呕吐,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舌质红、苔白、脉滑,查体:T36℃,P80次/min,BP120/80mmHg,R20次/min,双眼球水平眼震,颈软,无抵抗,心肺未见异常,四肢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颅CT示:颅脑CT平扫未见异常。电测听检查:感觉性耳聋,重振试验阳性。西医诊断为: 耳源性眩晕症:中医诊断为:眩晕,痰湿中阻,治宜健脾祛湿,化痰熄风。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半夏10g,白术10g,天麻10g,云苓10g,苍术10g,陈皮10g,泽泻10g,党参10g,神曲10g,麦芽1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日,痊愈。耳源性眩晕症属于中医脾虚湿阻引起的眩晕范畴,方中白术健脾,天麻熄风是标本兼顾之法,用二陈汤化湿祛痰,党参、黄芪益气,神曲、麦芽健脾并加强了祛湿作用,白术、苍术合用,泽泻、云苓合用可燥湿利湿,诸药合用,共达健脾化湿,祛痰熄风之功。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