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泽先生风水医案数则
本文摘自《水肿.老中医李玉泽医疗经验选编》一书,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以便删除。
1、高某,女,八岁。1959.8.30诊三天前发现眼睑、颜面浮肿,继而全身浮肿,小便量少,尿色黄赤。营养中等,体温37,血压130/110毫米汞柱,小便化验: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脉浮大。舌苔薄白而滑。
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属风水。
处方:西瓜皮186克加800毫升水,煎取300毫升,留渣再煎取200毫升,两煎合为一处,加入白糖适量,分四次饮服,每日一剂。服药期间忌盐。服药六天后,血压正常,小便化验阴性。继续忌盐月余,患儿康复如初。
按:西瓜皮,其性寒,味甘淡。能清热祛暑,止渴利尿,多用于感受暑热,小便不利的病人,对急性肾炎、膀胱炎有效,尤其是畏惧苦药的小儿患者,可首先选用。
2、赵某,男,32岁,农民。1966年初诊。
近因受凉,发冷发烧,头身疼痛,小便不利,颜面及全身浮肿。血压180/110毫米汞柱,小便化验:蛋白++++,白血球少量。脉浮紧,舌苔薄白。
一剂水煎温服,服后喝酸汤适量,覆被以助发汗。
二诊:药后周身微汗出,热退身凉,头身疼减轻,仍感小便不利,浮肿未消。此因表证虽解而水邪未除,改五苓散加味,利水消肿。
处方:猪苓、茯苓各12克,泽泻、白术各9克,桂枝6克,白茅根24克,金钱草15克,浮萍草12克,通草6克,滑石9克,甘草6克。
五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三诊:浮肿消退,血压120/80毫米汞柱,小便化验阴性。基本痊愈。为彻底治疗,预防复发,让服六君子汤培土健脾,调养善后,嘱其低盐饮食一个月。
3、李某,女,12岁。1960.8.21初诊。
头痛,恶寒发热二天,渐而颜面周身浮肿。体温39,脉浮,舌滑,苔薄白。
此为内有停水,外感风邪,发为风水。
宜祛风利水,并忌盐。
处方:麻黄、桂枝6克,防风9,白芍6克,茯苓12克,苏叶9克,杏仁、白芷、甘草各6克
一剂水煎服。
二诊:8月22日,药后热退,表证解除,水肿未消,改用四苓散加味利水消肿。
处方:猪苓、茯苓各12克,泽泻、白术各9克,西瓜皮15克,白茅根15克,冬瓜皮15克,浮萍草12克
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药后浮肿尽消。
4、郭某,男,3岁。1961.8.2初诊
一月前突然发冷发热,颜面周身浮肿。经某医院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月余未愈。
脉浮数,舌苔薄白。
认为患儿虽发病较久,仍有表证存在,属于风水,因邪郁化热,拟越婢汤加味,清热解表,宣肺止咳。服药期间忌盐。
处方:麻黄2克,生石膏9克,杏仁6克,苏叶3克,桔梗6克,前胡、甘草各5克,生姜3片,大枣3枚
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8月6日。药后咳嗽发热停止,小便仍不利,浮肿未消。改四苓散加浮萍草9克,利水消肿。每日煎服一剂,连服三剂。
三诊:3月9日。药后小便通利,水肿消退。恐小儿脏腑娇嫩,病久脾胃易伤,故予六君汤加味,培土健脾,免除水肿复发之虑。
处方:党参6克 白术5克,茯苓,陈皮各6克,半夏5克,六曲6克,甘草5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五剂
按:本例患儿虽发病已过月余,浮肿日甚,但表证未去,依然须祛风解表以开鬼门。表证既除,再用四苓散加味洁净府以消肿。使风去水消,随之调理脾胃以善其后。
5、王某,男,6岁。1965.8.23初诊
恶寒发热,喘咳胸闷,小便短赤,全身浮肿。经儿科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转中医治疗。
脉象浮数。
属风水。辩证为内热伤风,风邪袭肺,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致成水湿泛滥。
处方:麻黄3克,石膏9克,甘草3克,大枣2枚,生姜2片。一剂,水煎服。
二诊:8月25日。药后热退,咳喘停止,浮肿未消。改用四苓散加味,利水消肿。
处方:猪苓、茯苓、白术、泽泻各6克,白茅根、浮萍草各12克,西瓜皮15克。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8月30日复查,血压正常,水肿消退,小便化验正常。
6、杨某,女,7岁。1965.9.18诊。
自入夏以来全身不断生疖肿,近日出现恶寒发热,周身骨节痛,微有咳嗽,渐而颜面及全身浮肿,小便短黄。
体温38.6,双下肢仍见散在疖肿。小便化验:蛋白+++,白血球+,红血球+。
脉浮数。
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辩证属内有湿热,外感风邪,发为风水,治宜散风祛邪,清热利湿,并忌盐。拟麻桂苓泽汤加味。
处方:麻黄2克,桂枝、苏叶各5克,杏仁、白芍、泽泻、茯苓、防己、甘草各6克。一剂,水煎服。
药后盖被使微汗出。
二诊:9月19日。寒热停止,脉静身凉,骨节疼减轻,小便仍黄短,因为表证已解而湿热未除,改四苓散加味,清热利湿。
处方:猪苓、茯苓、泽泻、白术各6克,浮萍草9克,白茅根、西瓜皮各15克。三剂,水煎服。
三诊:9月22日。药后小便清利,浮肿消退。疥疮向愈。小便化验:蛋白+。上方加滑石6克,山药12克,白术改为9克,健脾利湿。又服三剂。
9月27日复查,皆属正常。
按:本例患儿因入夏后感受湿热,郁闭肌表发为疖肿,复感风邪,风邪犯肺,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以致水肿。治疗首用麻黄、桂枝、苏叶、杏仁宣肺解表,佐以防己、茯苓、泽泻清热利湿。一剂后,风去表解,复用四苓散加浮萍、白茅根、西瓜皮清热利湿消肿。服药后水肿消退而尿蛋白+,此为湿热羁伤及脾肾,肾关不密的表现。故在原方中加滑石清热除湿,重用白术、山药健脾补肾,三剂后尿蛋白转阴性。湿热既除,肌表疖肿亦愈。
7、冯某,女,8岁,1966.3.17初诊。
全身浮肿一月,经某医院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治疗十四天好转出院。
出院时小便化验: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仍轻度浮肿,出虚汗,寻余治疗。脉浮无力。
以为仍属风水,表证已解,里湿未除,予四苓散加味利湿消肿。
处方: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浮萍草各9克,白茅根、冬瓜皮各12克,陈皮6克,党参9克,茯苓皮、甘草各6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八剂。
二诊:3月26日。小便化验正常。改服六君汤三剂,以健脾制水,并忌盐一月,预防复发。四个月后随访患儿康健如初。
8、毋某,男,33岁。1966年3月7日初诊。
因急性肾小球肾炎住某医院治疗二十四天,出院时水肿基本消退。小便化验:蛋白+++,白细胞+,管型+。仍感全身乏力,易出虚汗,寻余治疗。
脉浮无力,舌苔薄白。
以为其风、水合邪,风邪虽去,湿邪滞留,损及脾阳,治宜健脾利湿。
处方:党参15克,黄芪、山药各24克,茯苓12克,猪苓、泽泻各9克,白术、车前子各12,白茅根21克,浮萍草12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五剂。
二诊:3月24日。小便化验蛋白少量,余皆阴性。改服六君汤善后。连服十剂。药后食欲增进,精神正常。嘱其继续低盐饮食一个月。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