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徐宜厚诊治带状疱疹经验

求道

浏览:5

时间:2025-07-26

徐宜厚认为带状疱疹病位在心、肝、脾三脏,心火旺则血热,热灼于肤,故痛重;脾气虚则湿不运,水聚于腠,故水疱多;肝病既影响于心,又影响于脾,如肝郁化火,火与心气相连,风火相煽,故皮肤鲜红,痛如火燎;肝旺侮脾,脾湿内困,蕴而化热化毒,湿毒流窜于肝胆经脉循行之区,故见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等皮损。因此,治疗当以疏肝、泻火、理脾为主,临床上可分为三型:


1、火毒型:皮损鲜红,上有丘疹、丘疱疹和疱壁紧张的小水疱。自觉灼热刺痛,伴有口干口苦,溲赤便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宜凉血泻火。


方选大青连翘汤,药用大青叶玄参贯众、枯芩各 9g,连翘、银花、生地各12g,马齿苋 12~15g,炒丹皮赤芍各6g。壮热不退加羚羊角 3g,绿豆衣、银花炭、生地炭各6g;口苦、溲黄加焦山栀6g,炒龙胆草3~6g;大便燥结加炒枳壳6g,酒大黄6g,桔梗10g;皮损部位在颜面加杭菊花、霜桑叶各10g,接近眼角区加谷精草10g、炒黄连1.5g。


2、湿毒型:在红晕的皮损上出现数群簇集成串的水疱,状如绿豆大小,排列成带状,各群疱疹之间夹有正常皮肤,3~5天后,疱液浑浊溃破。自觉痛痒交作,口不渴或渴不多饮,纳呆腹胀,大便时溏,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濡数或滑数。治宜清化湿热、佐以凉血解毒。


方选薏苡赤豆汤,药用生苡仁、赤小豆各15g,茯苓皮、银花、地肤子生地各12g,车前子车前草赤芍马齿苋各9g,甘草6g。皮损渗出、糜烂重者加六一散15g,藿香佩兰各10g;皮损溃烂日久不收敛者加黄芪12~15g,党参10g,白蔹10g,山药30g。


3、气滞型:皮损透发不明显,痛如针刺,或隐痛绵绵,动则加重。伴有心烦,夜寐不安,纳差,脉细涩,舌红,苔薄黄。治宜疏肝理气,通络止痛。


方选金铃子散加味,药用金铃子、郁金紫草各 9g,玄胡索6~9g,醋柴胡青皮各6g,炒白芍当归各12g,丝瓜络10g。如头昏目眩者加茺蔚子10g,川芎蔓荆子各6g;视物不清者加杭菊花枸杞子各12g,桑叶10g;疼痛日久不除者加蜈蚣1~2条,全蝎3~6分。

关联词条:

  • # 徐宜厚
  • # 带状疱疹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皮肤病》(2002)丨李元文  张丰川主编。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