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幼科释迷》卷六:调中汤

处方

茯苓1钱,当归1钱,白芍1钱,陈皮1钱,白术1钱半。

功能主治

小儿一切浮肿。

摘录
《幼科释迷》卷六

揣摩有得集》:调中汤

处方

潞参1钱半,白术1钱半(炒),云苓1钱,蔻米5分(研),炮姜5分,砂仁8分(炒),木香1分,官桂1钱,扁豆1钱(炒),制草5分。

功能主治

小儿伤乳食,泻后脾胃虚,哕,吐泻。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女科指南》:调中汤

处方
功能主治

产后腹胀肋疼,泄泻痢疾,或块在腹中,或隐或现,并治败血冲脾。

用法用量

砂仁7粒,大枣3个(去核),生姜1片,煎水服。

摘录
《女科指南》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调中汤

别名

调中散

处方

白术2两,干姜(炮)2两,当归(切,焙)2两,人参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桂(去粗皮)1两半,五味子1两,甘草(炙)1两。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心掣,胸中少气,善咳善泄。

用法用量

调中散(《宣明论》卷一)。

各家论述

《古方选注》:方中桂枝干姜五味太阳;以参、术、炙草阖阳明;而独倍加桂枝,佐以当归、赤苓、炙草,是不独治三焦,意专重于荣养心阳,以安动掣,则咳泻自止,其义高出千古。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鸡峰》卷五:调中汤

处方

陈粟米3两(炒),缩砂1两,香茸1两,零陵香1两,藿香1两,香附子1两,甘草1两,白扁豆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暑气。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生姜煎服,不拘时候。

摘录
《鸡峰》卷五

症因脉治》卷二:调中汤

处方

白术茯苓当归、黄耆、木香、广皮、甘草

功能主治

脾气损伤。气胀咽满,噫气,食不得下,四肢不和,面黄喘咳,肿胀脾泄,脉右关细软。

摘录
症因脉治》卷二


其他同名方

《产育宝庆集》卷上:调中汤

处方

良姜1两,当归1两,桂心1两,芍药1两,附子(炮)1两,川芎1两,甘草(炙)5钱。

功能主治

产后腹痛兼泻痢。由产后肠胃虚怯、寒邪易侵,若未满月,饮冷当风,则腹痛阵作,或如锥刀所刺,水谷不化,洞泄肠鸣,或下赤白,胠胁(月真)胀,或走痛不定。

用法用量

《重订严氏济生方》有人参半两。

摘录
《产育宝庆集》卷上

《鸡峰》卷十三:调中汤

处方

厚朴4两,枳实3两,桂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脾胃不调,冷气暴折,客乘于中,寒则气收聚,聚则壅遏不通,卒然胀满,余无所苦,脉弦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
《鸡峰》卷十三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调中汤

处方

白术川芎当归熟地人参、黄耆、苍术甘草陈皮、川断、香附砂仁柴胡乌梅大枣

功能主治

理顺三焦,养血安胎。主妊娠四月,胎动不安

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调中汤

处方

陈皮半夏甘草、云苓、归身、川芎白芍(酒炒)、生地银柴胡秦艽香附(酒炒)、益母草丹皮砂仁、煨姜、大枣

功能主治

扶养脾胃。主产后蓐劳,由外伤风冷,内伤忧劳思虑,月内将养失宜。外症咳嗽口渴,头昏气喘,四肢不举,百节疼痛,寒热如疟,盗汗,心膈烦闷,沉重着床,病人困倦,不知痛苦。

各家论述

是方四物佐丹皮养血滋阴,二陈加香附以行气和胃,秦艽祛风,银柴胡清热,外感内伤两无所损,而元气平复矣。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七:调中汤

处方

木香1钱(不见火),防风(去芦)1分,黄耆(蜜炙)1分,炙甘草1分,人参(去芦)2两,白茯苓(去皮)2两,当归(去芦,酒浸)2两,熟干地黄2两(洗),罂粟壳(去顶蒂瓤)半两(剪碎,蜜拌炒令黄)。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赤白痢。由肠胃虚弱,冷热之气,乘虚相博,血渗入肠,则为泻痢,重者血与脓相杂,状如浓涕,轻者浓血上赤脉,状如鱼脑,日夜不绝,脐腹(疒丂)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大钱,水1盏,加生姜3片,枣子1个,煎至7分,去滓,食前通口服。

如血痢,加竹茹1块同煎。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七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