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大建中汤

别名

大建中黄耆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处方

甘草6克 人参9克 半夏10克 生姜15克 蜀椒6克 饴糖24克

制法

上六味,哎咀。

功能主治

虚劳,寒饮停在胁下,决决有声,有头上冲皮起,引两乳,腹痛里急,多梦健忘,失精气短,眼目昏花。

用法用量

用水1升,煮取300毫升,去滓,纳饴糖,服200毫升。

里急拘引,加芍药、桂心各9克;手足厥,腰背冷,加附子1枚;劳者,加黄耆3克。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重订严氏济生方》:大建中汤

处方

黄耆(去芦)附子(炮,去皮、脐)鹿茸(酒蒸)地骨皮(去木)续断 石斛(去根)人参 川芎 当归(去芦,酒浸)白芍药 小草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

上药叹咀。

功能主治

主诸虚不足,小腹急痛,胁肋瞋胀,骨肉酸痛,短气喘促,咳嗽痰多,潮热多汗,心下惊悸,腰背酸痛,多卧少气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咳嗽者,加款冬花咳血者,加阿胶;便精遗泄者,加龙骨怔忡者,加茯神。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千金》卷十九:大建中汤

别名

大建中黄耆汤

处方

饴糖半斤,黄耆3两,远志3两,当归3两,泽泻3两,芍药2两,人参2两,龙骨2两,甘草2两,生姜8两,大枣20枚。

功能主治

五劳七伤。小腹急,脐下彭亨,两胁胀满,腰脊相引,鼻口干燥,愦愦不乐,胸中气逆,不下食饮,茎中策策痛,小便黄赤,尿有余沥,梦与鬼神交通,失精,惊恐虚乏。

用法用量

大建中黄耆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摘录
《千金》卷十九

《千金》卷十九:大建中汤

处方

甘草2两,人参3两,半夏1升,生姜1斤,蜀椒2合,饴糖8两。

功能主治

虚劳寒澼,饮在胁下,决决有声,饮已如从一边下,有头并冲皮起,引两乳内痛,里急,善梦失精,气短,忽忽多忘。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纳糖消,服7合。

里急拘引,加芍药、桂心各3两;手足厥,腰背冷,加附子1枚;劳者,加黄耆1两。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此本《金匮》三物大建中汤,于中除去干姜之守中,易入生姜以散表,更加半夏以运痰,甘草缓急。药虽小变而大义不殊。

摘录
《千金》卷十九

《外台》卷十七引《深师方》:大建中汤

别名
处方

黄耆4两,人参2两,大枣20枚(擘),当归2两,桂心6两,生姜1斤,半夏1升(洗),芍药4两,附子1两(炮),甘草2两(炙)。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主虚劳气血俱虚,腹中拘急或疼痛,喜温喜按,呼吸气短,动则汗出,手足不温,及阴证发斑。内虚绝,里急少气,手足厥逆,少腹挛急;或腹满弦急,不能食,起即微汗出,阴缩;或腹中寒痛,不堪劳苦,唇口舌干,精自出;或手足乍寒乍热,而烦苦酸疼,不能久立,多梦寤。阴证发斑。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独熏肺,传于皮肤,胸背、手足发斑,稀少而微红,如蚊、蚋、虱、蚤咬形状。发黄;兼治下焦虚寒之证。

用法用量

八味大建中汤《景岳全书》卷五十三)。

注意

海藻、菘菜、生葱、猪、羊肉、饧、冷水等。

各家论述

《伤寒温疫条辨》:方中参、耆所以补中,夏、草所以调中,以此皆脾胃药也;复有归、芍之和血,则外溢之斑,流而不滞;又有桂、附之温中,则失守之火,引而归原。此中营之帜一端,而失位之师,各就其列也。是方也,以参、耆、桂、附而治斑,犹兵法之变者也。

摘录
《外台》卷十七引《深师方》


其他同名方

《圣济总录》卷五十:大建中汤

处方

干姜(炮裂)1两半,芍药1两,甘草(炙,锉)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大肠虚。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加大枣3枚(去核),饧1块,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腹温服,1日3次。

摘录

《宣明论》卷一:大建中汤

别名

大建中黄耆汤、黄耆建中汤

处方

黄耆3两,远志(去心)3两,当归3两,泽泻3两,芍药2两,人参2两,龙骨2两,甘草(炙)2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房事过度,气血俱亏,精关不固,少腹急痛,尿频尿精,虚热,自汗盗汗,形体羸瘦。蛊病,小腹急痛,便溺失精,溲而出白液。思虑太过,心气耗弱,阳气流散,精神不收,阴无所使,热自腹中,或从背膂,渐渐蒸热,日间小剧,至夜渐退,或寐而汗出,小便或赤或白或浊,甚则频数尿精,夜梦鬼交,日渐羸瘦。虚热盗汗,四肢倦怠,百节烦疼,口苦舌涩,心怔短气

用法用量

大建中黄耆汤(《普济方》卷二一七引《究原方》)、黄耆建中汤(《普济方》卷二一八)。

摘录
《宣明论》卷一

女科百问》卷上:大建中汤

处方

白芍6两,黄耆3两,远志3两,当归3两,泽泻3两,龙骨2两,人参2两,草(炙)2两,吴术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热自腹中,或从背膂,渐渐蒸热,或寐而汗,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擘破),入饴少许,煎1盏,食前温服。

摘录
女科百问》卷上

《普济方》卷二一七引《定斋未病方》:大建中汤

处方

苁蓉(酒浸1夕)、肉桂白芍药、甘草人参茯苓鹿茸(蜜炙)、龙骨(煅)各等分。

功能主治

滋气养血,充益五脏。主

用法用量

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一七引《定斋未病方》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管见大全良方》:大建中汤

处方

人参(去芦)2两,粉草(炙)2两,龙齿(研)3两,当归(酒洗,去芦)3两,酸枣仁(去皮)3两,黄耆(去芦)3两,白芍药4两,远志(去心)1两半,白茯苓(去皮)1两半,石莲肉(去心)1两半,泽泻1两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思虑太过,心气耗弱,阳气流散,精神不收,阴无所归,小便或赤或白,甚则尿精滑数,夜梦鬼交,或睡而汗出,日渐瘦悴,或生虚热,六脉虚弱,或大而软,按之不应。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至7分,去滓,入饧少许,再煎溶,空心温服,1日2次。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管见大全良方》

《临证指南医案》卷一:大建中汤

处方

人参、桂心、归身、川椒、茯苓、炙草、白芍饴糖、南枣。

功能主治

劳伤阳气,不肯复元,清阳凋丧,闪气疼痛,脘中痞结,经和补调理,右脉濡,来去涩者。虚劳腹痛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医学从众录》引作“加减大建中汤”。

《济生》卷一:大建中汤

处方

黄耆(去芦)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鹿茸(酒蒸)1两,地骨皮(去木)1两,续断1两,石斛(去根)1两,人参1两,川芎1两,当归(去芦,酒浸)1两,白芍药1两,小草1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

诸虚不足,小腹急痛,胁肋胀,骨肉酸痛,短气喘咄,痰多咳嗽潮热多汗,心下惊悸,腰背强痛,多卧少气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咳嗽者,加款冬花咳血者,加阿胶:便精遗泄者,加龙骨怔忡者,加茯神。

摘录
《济生》卷一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