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大黄

处方

大黄(生)半两,甘草(炙,锉)1分,常山(锉)1分,桂(去粗皮)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间日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未发前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大黄

处方

大黄(细锉,微炒)3分,木通(锉)3分,木香1分,升麻半两,羚羊角屑半两,白茅根(锉)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狂言欲走,大小便不通,腹痛胀满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加葱白5寸,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大黄

处方

大黄(锉,炒)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大腹皮(锉)1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朴消(研)半两,牵牛子(炒)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食毒,心腹胀满,时复呕吐,憎寒,不下食,大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外台》卷三十五引《备急方》:大黄

处方

甘草(炙)1两,大黄1两,甘皮1两,当归1两,细辛半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少小二十五痫

用法用量

以指撮,着水1升,煮取2合。一岁儿服1合,每日2次。

摘录
《外台》卷三十五引《备急方》

《圣济总录》卷一○六:大黄

处方

大黄(锉,炒)4两,麻黄(去根节)2两,旋覆花2两,甘草(炙,锉)1两,山栀子仁2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眼风肿热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入朴消末半钱匕,食后服,临卧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

《外台》卷二十一引谢道人方:大黄

处方

大黄4两,芍药5两,细辛4两,甘草(炙)4两,黄芩2两。

功能主治

两眼痛。眼赤肿痛。

用法用量

上切。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为3次温服。

摘录
《外台》卷二十一引谢道人方


其他同名方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婴孺方》:大黄

处方

大黄4分,升麻2分,芍药3分,竹叶(切)5合,甘草1分,细辛半分,杏仁20个(麸炒,去皮尖)。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百日儿结实痰多,自下。

用法用量

以水2升,煮6合,为3服。如儿未百日,用药量多少。

摘录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婴孺方》

《续本事》卷三:大黄

处方

大黄1两(生姜自然汁半茶盏,炙大黄令干,又淬入姜汁中,如此淬尽,切,焙,为末)。

功能主治

冷涎翻胃。其候欲发时先流冷涎,次则吐食。

用法用量

上每服2钱,加陈米1撮,葱白2茎,水1大盏,煎至7分,先食葱白,次服其药。不10日去根。

摘录
《续本事》卷三

《保命集》卷中:大黄

别名

将军饮、酒煎大黄

处方

大黄1两。

制法

上细锉。

功能主治

痢疾,脓血稠粘,里急后重腹痛,一脉实。泄痢久不愈,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久不愈者。便血,身热,脉胜。痢初作及久不愈,或脉实。休息痢。湿热痢无表邪者。

用法用量

将军饮(《古今医鉴》卷五)、酒煎大黄汤(《症因脉治》卷四)。

各家论述

玉机微义》:此乃阳明经荡涤邪热之药,用酒煎者,欲其上至顶巅,外彻皮毛也。

摘录
《保命集》卷中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大黄

处方

大黄(锉碎,微炒)1两,人参1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桂(去粗皮)3分,羌活(去芦头)3分,枳壳(去瓤,麸炒黄)3分,当归(微炙)3分,芎3分,瞿麦穗3分,槟榔(锉)3枚,芍药,吴茱萸(微炒)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妇人月水不利,脐腹疼痛

用法用量

方中芍药用量原缺。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大黄

处方

大黄(锉,炒)1钱半,甘草(炙,锉)1分,桑根白皮(炙,锉)3分,葱白(并根)3茎。

功能主治

肺热,久咳嗽,涕唾多。

用法用量

上锉,如麻豆大,童便1盏半,同煎至7分,去滓,空腹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方出《金匮》卷下,名见《普济方》卷三一二:大黄

处方

大黄1两(切,浸,汤成下),绯帛如手大(烧灰),乱发如鸡子大(烧灰用),久用炊单布1尺(烧灰),败蒲1握(3寸),桃仁49个(去皮尖,熬),甘草如中指节(炙,锉)。

功能主治

利大便,散风活血。主马坠及一切筋骨损。坠马及一切筋骨损,腹中有惊风瘀血,烦闷,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古方选注》引作“败蒲煎”。

各家论述

《古方选注》:驰骋之时,阳鼓于上,卒然而坠,伤在于首,病头胀颈粗发热体痛,故其所治有不同于平常跌扑所伤者。方中多用陈败之物,取其伏阳而行瘀也。败蒲席须作帆之蒲,惟乡船中尝以为卧具者佳,借其精神所凭,可以伏阳,且陈蒲可逐上焦瘀血;炊单布久蒸,则受汤熟之气、可以化阳自熄,退肿除陈;乱发疗惊安神;绯帛行瘀搜伤;大黄桃仁甘草,即桃仁、调胃承气二汤之义,用以扫除三焦之瘀;外用败蒲沐浴,以逐肌肉筋骨之瘀,内外兼治。

摘录
方出《金匮》卷下,名见《普济方》卷三一二

医心方》卷十五引《鬼遗》:大黄

处方

大黄2两,黄芩1两,白蔹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痈疽臭烂。

用法用量

以水1升2合,煮1沸,绞去滓,适冷暖以洗疮,每日10遍。

摘录
医心方》卷十五引《鬼遗》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