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张梦侬:加味苓桂术甘汤的临床运用

四君人参

浏览:324

时间:2020-09-15

苓桂术甘汤为《伤寒论》专治痰饮病的主方。其病机为中焦阳虚,脾失健运,气不化水,聚湿而为痰饮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以之主治伤寒误用吐下,损伤中阳,水气上逆之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眩短气,身为振摇;在《金匮要略》中以之治中阳不足,饮停心下痞坚等。证虽不一,病机相同,故均以一方治之。在临床中,张师常用其治"胃炎"、"血吸虫肝病"、"胃溃疡"、"癖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一、治胃炎病例


付某,女,68岁。

初诊:1965年5月6日。

主诉:胃脘痞痛2年。

现病史:1963年初发生胃脘痞痛,逐渐加重,伴纳少腹胀、口干欲饮,时作恶心嗳气,大便稀溏,一日一行,为黄稀便。经武汉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自述1963年春节即生此疾。

检查:舌淡红,苔黄腻,脉滑,上脘痞硬,压痛明显。

分析: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窃思本病起于春节,饮食所伤可知。实为饮食损伤脾胃之阳,中阳不运,痰食内阻,日久化热,痰热互结,而成本病。

中医诊断:胃痛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治则玉温运中阳,健脾和胃,清热涤痰,消食化积。

方药:苓桂术甘汤小陷胸汤加味。茯苓20克,桂枝15克,白术甘草、全瓜蒌、法半夏黄连枳实各10克,吴茱萸5克,焦三仙各10克。3剂。

二诊:19155年5月10日。

服上方后,泻下酱油色大便,继之转为黄便。胃脘痞胀,亦渐递减。今日痞胀基本已除,胃口亦开,食量倍增,口干欲饮、恶心呕吐均平。仍拟上方服3剂。


二、治"胃溃疡"病例


蒋某,男,42岁。

初诊:1965年3月2日。

主诉:胃脘疼痛已4年。

现病史:述1963年春,酒醉后,即生胃痛。反复发作,逐渐加重。现中脘有一硬块,胸脘连腹饱闷胀痛,纳食减少,形体日瘦,精神疲乏,四肢困重。武汉某医院诊断为胃小弯溃疡。亦有作肝肿诊疗,更有疑为肿瘤者,屡治无功,因来就诊。

检查:舌淡红,苔淡黄厚腻,脉弦缓而结。中脘积块坚硬高突,按之痛。曾在武汉某医院做钡餐拍片,发现胃小弯侧有一黄豆大龛影。

分析:脉弦主痰饮,缓主脾虚,结主积聚。今脘中高突,纳食虽少,尚能劳动。如谓肝肿,必现黄疸;如谓胃病,则必呕吐便闭;如谓癌瘤,则必剧痛。从脉症合参,乃水饮寒湿之邪结聚不化,郁而化热,结于中焦,所以经常胀痛。

中医诊断:饮癖。

西医诊断:胃小弯溃疡。

治则:拟仲圣温和之法,加苦降辛开之品。

方药:茯苓15克,桂枝厚朴干姜、法半夏、生白术、炙甘草枳实陈皮各10克,酒炒黄连5克,大枣5枚,生姜5片。一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如无不良反应,可续服至病愈为止。

9月20日来函云:"购药10包,依法煎服。服药3剂,气平不痛;服药7剂,饮食增加,消化力强;服药10剂,精神日强,身体日壮,诸症皆平。惟觉浮肿,想系久未休息之故。1周后,肿消病除,至今无恙。"


三、治"癖积"病例


宋某,男,52岁。

初诊:1964年2月20日。

主诉:中脘积块五载。

现病史:5年前,发现中脘积块,经常作痛,按之更剧,伴面肢浮肿,动则喘促心悸,气短不续,食少腹胀,二便正常。几经检查,皆疑为肿瘤,但未开刀探视。

检查:舌淡红苔白腻,脉结代;中脘积块,大如盘状,边缘钝圆。

分析:患者素喜饮酒。由于中阳不足,水气停蓄,结为痰饮,久则凝固成块。

中医诊断:癖积。

治则:宗金匮治痰饮法,"当以温药和之",合甘温苦辛为剂。

方药:茯苓白术各15克,桂枝、姜半夏陈皮甘草枳实厚朴干姜各10克,川连炭5克,生姜3片,大枣3枚。

二诊:1965年3月3日。

服上方10余剂,中脘坚块全消,各恙皆除。拟香砂六君子丸善后。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