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柏连松教授治克罗恩病验案二则(王昱)

求道

浏览:152

时间:2025-04-02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胃肠道进行性肉芽肿性疾病,从口腔至肛门的整个消化道均可受累,可伴有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等肠外损害,随着病程的发展还可出现肠道狭窄以及肠道、肛周脓肿和瘘管,病程长者可发生癌变。本病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近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发病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柏教授认为,克罗恩病是现代医学病名,在中医学中尚无某一病名与其完全相应。CD的临床表现复杂,有腹痛、腹泻、腹中包块、瘘管、发热便血等,这些症状或先后发生,或同时并见,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虽无对该病的直接描述,但腹泻、腹痛、体重减轻是克罗恩病的最常见症状,古代医籍中的“腹痛”“泄泻”“积聚”“便血”“肠痈”等与其症状类似,所以,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克罗恩病可分属“腹痛”“泄泻”“积聚”“便血”“肠痈”等范畴。

柏教授认为,本病病因,不外乎内因、外因两方面: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虚弱、情志过极;外因多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相关。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节等,失于调摄,伤及脾土,累及肠道,而发为本病。

本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亏虚,所谓“久泄脾虚”,“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虚为本病的发病之本,“久病及肾”,肾气不得后天资养,发展成脾肾两虚;因虚致实,脾之运化失健,则易感受外邪,且使病情迁延不愈,久则化生为湿、痰、热、瘀、毒之邪实,主要是湿热邪实为患,形成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正虚邪实之象。

治疗当补虚、泻实二者兼顾。克罗恩病之所以是公认的疑难顽疾,因其临床症候错综复杂,常常多种因素相兼为病,由于病程的新久、病情的轻重缓急等而变化多端,长期迁延不愈。论治时宜综合考虑,扶正祛邪二者兼顾,但要分清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同时,柏教授强调顾护脾胃,“留得一分胃气,便留得一分生机”,健脾养胃,培补中气,改善营养状态,才能在对抗这种消耗性疾病的过程中保持身体强壮,顾护正气,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积极的治疗作用。总之,本病迁延复杂,治宜扶正祛邪,扶正尤重健脾补中,祛邪针对湿、痰、热、瘀、毒等不同邪实,以清化湿热为最常用,且坚持久治方能获效。

腹痛(克罗恩病)案一


施某,男,44岁。初诊:2007年11月5日。患者5年来脐周腹痛明显,平素大便二日一次,量少,粘液量多,色白或淡红色,消瘦,血色素偏低(6.5g),面色萎黄,胃纳可,夜寐安。2007年10月12日某医院CT示:回肠克罗恩病。现强的松每天服用6粒,腹痛有所缓解,求治中药调理以期停用激素。

舌淡红,边有齿印,苔薄黄腻,脉细。诊断:腹痛(西医诊断:克罗恩病)。辨证:脾肾亏虚,湿热蕴结。

治法:补益脾肾,清热利湿。处方:炙黄芪30g,党参30g,苍白术各12g,蛇舌草30g,半枝莲30g,炙鸡金10g,香谷芽30g,女贞子10g,陈萸肉10g,虎杖30g,大腹皮10g,焦楂曲各10g。并嘱:忌生冷、辛辣刺激及不易消化食物。

二诊:患者续配原方服用6周后,症情明显好转,腹痛基本缓解,上腹部稍有作胀,大便调畅,大便日行1次,质软,无粘液,胃纳转佳,较前精力充沛,体重增加10斤,激素已由初诊时的每日6粒减为每日4粒,现时有双腿抽搐,余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腻,脉细。治再补益脾肾,清热利湿。处方:炙黄芪30g,党参30g,苍白术各12g,砂蔻仁各3g(后下),蛇舌草30g,半枝莲30g,淮山药30g,丹参30g,炙鸡金10g,香谷芽30g,炙甲片10g,虎杖30g,女贞子10g,陈萸肉10g,威灵仙10g。

三诊:继续服药2周,现自觉无明显不适,偶有脐周隐痛,激素减至每日1.5粒。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再续前法。处方:炙黄芪30g,党参30g,炒白术12g,淮山药30g,蛇舌草30g,半枝莲30g,女贞子10g,陈萸肉10g,大腹皮10g,虎杖30g,全瓜蒌30g,焦楂曲各10g。

四诊:上方于当地一直自配煎药服用2月,症情稳定,现已停用激素半月,稍觉腹部隐痛,自觉无其他不适。舌体胖,边有齿印,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再续前法。处方:炙黄芪30g,党参30g,苍白术各12g,佛手10g,枳壳10g,炙鸡金10g,香谷芽30g,陈萸肉10g,女贞子10g,制首乌30g,淮山药30g,北沙参15g,石斛30g,焦楂曲各10g。五诊:患者1~2个月来沪就诊一次,煎药从不间断,已治疗半年,症情稳定,体重增加,面色转佳,现大便每日2次,偶有少量粘液,无腹痛血色素由6.5g升高至9g。

按:此例克罗恩病腹痛为主症,故从“腹痛”论治,四诊合参,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肾亏虚,标实为湿热邪实。脾气亏虚,运化失职,津液不得运化转输,停聚而生湿,湿浊蕴结,湿阻气血运行,形成气血凝滞的状态,滞而化火,与湿相合,则形成湿热内蕴情况。治疗当补虚、泻实二者兼顾,其中黄芪党参、炒白术、淮山药、炙鸡金、香谷芽、焦楂曲为健脾益气、消食和胃;制首乌、女贞子、陈萸肉滋补肝肾,共用补益脾肾,补虚治本;苍术、蛇舌草、半枝莲虎杖等清热解毒利湿,为泻实治标。药证相符,疗效确切。


呕吐(克罗恩病)案二


邓某,男,60岁。初诊:2008年2月25日。患者为江西人士,2年来呕吐时作,进食少,大便量少成形,无腹痛便血消瘦,体重只有90斤,面色萎黄,夜寐安。2007年10月8日瑞金医院小肠镜检查示:空肠不完全梗阻,克罗恩病可能。现某医院住院治疗中,症状无好转,呕吐依旧,故慕名而来。舌红,苔薄黄腻,脉弦细。诊断:呕吐(西医诊断:克罗恩病可能)。辨证:湿热内蕴,气机阻滞。治法:理气通滞,清热利湿。

处方:苏藿梗各10g,苍白术各12g,广郁金12g,砂蔻仁各3g(后下),枳壳实各10g,川黄连3g,淡吴萸6g,红藤30g,蒲公英30g,桃米仁各12g,大腹皮10g,全瓜蒌30g。

二诊:三周后复诊,诉服药3帖后呕吐即止,大便每日三四次,成形,无腹痛便血,无其他不适。已出院回江西老家,续服原方,一直未停。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弦。辨证:湿热内蕴,气机阻滞。治法:理气通滞,清热利湿,补益脾肾。处方:炙黄芪30g,苏藿梗各10g,广郁金12g,砂蔻仁各3g(后下),苍白术各12g,枳壳实各10g,红藤30g,蒲公英30g,桃米仁各12g,佛手10g,女贞子10g,蛇舌草30g,半枝莲30g,全瓜蒌30g。

三诊:于当地医院配药,原方服用6周,现自觉无明显不适,无呕吐,无腹胀,且觉精神转佳,体重增加。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效不更方,续治同前。四诊:坚持服用煎药半年,现已停药2月余,症情稳定,无复发。大便每日3次,基本成形,自觉无不适,仅平素感冒后觉腹胀不适。治疗以来体重已增加30余斤。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辨证:脾气亏虚,运化不健。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酌加清热解毒。处方:炙黄芪30g,党参30g,苍白术各12g,升麻20g,淮山药30g,炙鸡金10g,香谷芽30g,煨肉果10g,女贞子10g,红藤30g,蒲公英30g,焦楂曲各10g。随访:患者半年来复诊一次,坚持煎药口服,症情稳定,无复发。

按:此患者在权威西医院都没有明确诊断,只是“克罗恩病可能”,所以用药后疗效不佳,故来求助中医。柏教授通过全面询问病情,结合舌脉,从呕吐主症入手,辨证论治,第一次处方就见效,患者更是信心倍增,虽然远在江西,但是服用煎药不间断,并数月亲自来就诊。患者第一次就诊时,虽然病程长,纳少,面色萎黄,人体消瘦,体重只有90斤,为慢性病的表现,久病必伤正,但是患者舌红,苔薄黄腻,脉弦细,虚象不明显,柏教授纯用理气通滞、清热利湿,用枳壳枳实、全瓜蒌通腑气,以通为用,先泻邪实,服3帖后呕吐即止,患者故自行原方续服三周。二诊时,诸症好转,舌脉有了变化,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弦,热象减轻,柏教授加了炙黄芪女贞子,补益脾肾,效不更方。服药半年后,诸症缓解,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湿热已除,气机通畅,柏教授才重用健脾益气,但仍佐以清热解毒,还是虚实兼顾。

关联词条:

  • # 柏连松
  • # 肠澼
  • # 肠覃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