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其:内经,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阳气者,精则养神
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本句当作“阳气者,养神则精”解,强调阳气有温养神气的功能。
阳气功能正常,神得以温煦,方可神清气爽,思维清晰。反之,如果阳气亏虚不能养神,则神气索然,精神倦怠。
本篇前文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说明阳气为生命之宝,人体一切活动均需阳气的温煦,神气的活动亦不例外。
人的精神和谐是阴阳平衡协调的结果,其中阳气起主导作用。
阴气平静于内,阳气鼓动于外。阴能养精,阳能养神。
阳气固密,故神不至于浮越离散;
阳气生发温煦,故神不至于萎靡不振。
此外,该篇强调,人体阳气的变化如同一日太阳的升落,人体神的波动也同一日阳气的消长同步。
以上均说明神的活动与阳气关系密切。
神的活动依靠精血的濡养以及阳气的温煦。神的功能尤能反映阳气的盛衰。阳气的消长也直接关乎神气的盛衰。
因此,临床治疗精神情志类疾病,可从阴阳论治。
案例:
徐某,女,48岁。
3年前因生活打击,患者变得情绪低落,郁郁不舒,不善言语,闭门不出。
近半年有加重之势,时有幻听,夜不能寐,胸闷乏力,精神萎靡。
顷诊:面色萎黄,双目黯淡,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脘宇痞满,纳寐不佳,大便秘结。舌质淡黯,苔薄腻,脉细。
此属肝气郁滞、心脾两虚之郁证,予疏肝理气、宣阳开郁。
治法:疏调肝脾,宣阳开郁。
处方:
柴胡12g,桂枝 12g,仙灵脾15g,郁金 12g,丹参 30g,当归 12g,白芍12g,生龙牡各 30g,八月札 12g,路路通 12g,仙茅 12g,肉苁蓉 15g,莲心 6g,灯心 6g,麦冬 12g,芦根 15g。
二诊:上方14剂,幻听未作,胸闷、便秘见瘥,精神渐振。还当原法,续进以治。
处方:柴胡12g,当归12g,桂枝12g,枳壳实各15g,火麻仁30g,瓜蒌仁30g,酸枣仁20g,生龙牡各 30g,制香附 12g,乌药 9g,茯神 15g,夜交藤 20g,枸橘李12g,吴茱萸6g。14剂。
按:本案符合郁证中属抑郁症的典型表现,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为活动减退”。
《景岳全书·杂证谟》云:“阳虚之候,多得之愁忧思虑以伤神。”
本案病机,气滞与阳虚并存。
治当疏调肝气、宣阳开郁,在常规疏肝理气方基础上,加桂枝、仙灵脾、仙茅等温阳之品,旨在宣发肝阳,恢复肝气条达情志之功用,阳气得宣,精神得振。(夏梦幻)
阳气者,柔则养筋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此言阳气的生理功能。
原文为倒装句,应理解为:阳气者,养神则精,养筋则柔。
意思是阳气具有温养形、神的功能,养神则令神气精明,养形(包括筋脉)则形体活动自如。
古人所注均在文字上迂回,结果穿凿曲解经意。
实际只要结合临床去体验则可迎刃而解。这里唯举“养筋则柔”例以佐证。
案例:
有邻居陈老太,年届九秩高龄,身体素来健康。
近值隆冬,寒气凛冽,1个月来经常夜半出现小腿抽筋挛急,每每在半夜起坐,或用热水袋外敷,或以手按摩半小时,方能缓解。
虽属小恙,对于年迈之人而言,颇以为苦。
此高年元阳不足,无以温煦筋脉,加之冬令阴气偏盛,夜半又为阴中之阴,阳气潜藏,阴盛阳虚。
姚止庵说:“阳气者,生生之气也。”阳气式微,生气不振,筋脉失养,筋司运动,筋脉拘急则抽搐发作。
投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川怀牛膝、胡芦巴、菟丝子、肉苁蓉、当归、川芎、丹参、白芍、甘草,7剂后证情缓解,再7剂小腿抽搐未再复发。(王庆其)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阳气之精在上,在阳位,《黄帝内经》曰:“天有精,地有形。”
我们常说肾藏精,心藏神,但是从精的分布来看,不仅仅肾藏精,精遍及身体各个部位,是由于精源于水谷精微,肾藏精源于五脏之精。天有精为阳,在天之精的功能又如何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
从本段经文首先可以看出,在上的阳之精主明,《黄帝内经》也说心主神明,因此阳之精养神。
在下之精功能主动,由于与天之阳精相对,属阴在地,性质柔和,因此养筋。
另一个方面,《黄帝内经》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阳气之精养神如同营气化血一样,阳气中最精华的部分在上,供养神的功能;阳气之柔的部分养筋,是由属阴的营养物质营养筋经。
总之,阳气之精是在上主神明,阳气之柔在下主营养。
精藏于五脏,精的功能因其位置不同而表现各异,在清阳之位主开窍,耳目聪明,在浊阴之位主能量,肢体功能,其根源于五脏藏精,其源来自水谷精微。
本文摘自《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这段非常重要。“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我们知道,阳气和阴相比较,阳应该在上,阴应该在下。
如果我们把人的情感和肉体分开看,情感在上,肉体在下。
如果把情感分多方面,有仁、义、礼、智、信,也可分为喜、怒、忧、悲、思。
在精神方面,则恐在下,喜在上;
肉体为阴,如果来细分,有心、肝、脾、肺、肾。
肾是在最下面,肾对应的是骨。
骨在最下,如果讲阴阳,骨头是最偏阴、最坚实的一部分。
水生木是筋,木生火是血,火生土是肉,土生金是皮毛。
阳气者,精则养神
说到人的眼神,各不一样,而有的人平时眼神总是萎靡不振,没有神采。这其实是因为本身阳气不精。
如果阳气有精的成分,就会精光四射,眼睛特别有神。
精神,是把“精则养神”的一头一尾两个字拿出来。
如果阳气很精专,有养神的作用。
如果学以致用的话,怎么能让自己的阳气变得精呢?这其实不是特别容易。
如果非要用,有一个词可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中的精诚。精其实和诚是相关的,诚心诚意,诚实不欺骗自己。
精诚之至,金石为开,这是很刚的东西。
为什么一个人做到诚,做到精,就可以养神?这比较复杂先不展开讲,可慢慢琢磨下。
阳气的作用非常多,不仅作用于人的肉体,也作用于人的精神。
上面讲过,怎么去作用于神呢?要“精”。那么在肉体上,最主要的是筋。那怎么去作用于筋呢?要“柔”。
柔则养筋
我们知道肝属木,筋属木,肝又主筋。
有没有想过怎么让自己的筋变软呢?比方说,把腿往器械上一搭,压腿拉筋。拉的时候筋好像变得紧绷绷、硬邦邦的,但一放松就软了。
柔有一个含义就是软,怎么做到呢?
做柔术的人整个身体都很软,头从身体后面翻过来,可以把自己身体叠好几个折。
当我们身体弯下腰时,是由腿正后方的筋的柔软度,决定手是否能够到脚。
平时没事时,也可以拉一拉手、胳膊和肩,但这也没有把根本的东西讲出来。
有一个办法,可以最直接达到“柔”。
有一个词,叫作“心软”,一个人的五脏很软的时候,表明这个人的五脏很刚强(这句话有点绕)。
比如说,有人得了肝硬化,肝变得很硬了,这个肝其实就不行了,是吧?再比如讲心肌梗塞,这肌肉一梗住了,很硬了,心脏也就不好用了。
大家可能都见过动物的心、肝、脾、肺、肾,正常状态下它们是一种筋柔的状态。实际上,在中医里面来讲,这些内脏的脏器都是属于筋的这一派。
回到刚才讲的,我们可能不知道怎么让肝软,让肾柔软,但我们可以做到让心软。心软的人是什么样子啊?是有大爱的人。有大爱的人,心才能软。
比方说得半身不遂的人,大多伤于筋;大怒形气厥的人,多数心比较硬,对自己比较狠,对别人也比较狠。又比方说这人挺有“爱心”,今天在给流浪的小猫喂食,但回头来跟别人关系就处理不好,这其实不是真正的有爱心。
我们知道有一个词叫“柔情蜜意”:柔情其实指的就是心软。我们说精神和肉体是可以互相影响的,它们之间的媒介是什么呢?就是阳气。
如果一个人阳气重,目光炯炯有神,“精光四射”,但如果把目光变得柔和一些,阳气就收回来了(目光的柔和,这是另外一个概念)。收回来做什么?柔则养筋。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这句话看似非常简单,总共加在一起十一个字,但实际上所藏的阴阳的道理,也有三才的道理在里面。
三才就是指天、地、人。我们为什么一直强调说,中国的“中”是中道的“中”,因为阳气就是中道。
阳气的上就是神,下就是精,中间就是阳气。中道,才是我们的人道。而这里面所讲的柔,其实它是一种爱心的表现。(内論怀古·内经逐句作者:李国栋著)
版权声明:
摘自:黄帝内经临证发微/王庆其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