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辉:加味葛根桂枝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颈源性头痛案
梁某,女,时年45岁,首诊日期:2019年5月23日。
缘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曾在外院进行小针刀、推拿、正骨等治疗,症状没有缓解,完善头颅MRI、MRA、TCD相关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2年前症状加重,偶有左上肢麻木疼痛,症状反复,现来我院门诊求诊。
【首诊证候】
刻下症见:神志清楚,精神抑郁,表情自然,面色正常,形体适中,言语清晰,语声细微,气息平顺,头痛,恶风,偶有左上肢麻木疼痛,眠差,纳可,舌红苔薄白,脉浮紧。
体格检查:颈椎活动后伸、前屈、转动活动受限,左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霍夫曼征试验(-),C1、C2椎旁有压痛(+),C5、C6横突压痛(+),C1旋转式错位,C5、C6旋转式错位(C5向左旋,C6向右旋),左侧前中斜角肌痉挛。
辅助检查:外院头颅MRI+MRA、TCD未见明显异常。DR示:颈椎生理弯曲呈反弓;C1旋转合并C1倾式错位,C5、C6旋转式错位。
【辨证论治】
患者因素体虚寒,受风寒侵袭,寒主收引,使气血凝滞,脉络不通,故出现头痛,左上肢麻木疼痛。
中医诊断(证型):①头痛病(风寒痹阻);②项痹病(风寒痹阻)。
治则治法:袪风散寒,温经通络。
防风10g、羌活10g、葛根10g、桑寄生20g、桂枝12g、伸筋草15g、荆芥10g、天麻10g、薏苡仁10g、茯苓10g、半夏10g、三七粉3g、川芎12g、钩藤10g、陈皮6g、甘草10g,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治脊诊断及治疗】
三步定位诊断:
2、触诊:C1、C2椎旁有压痛(+),C5、C6横突压痛(+),C1旋转式错位,C5~C6旋转式错位(C5向左旋,C6向右旋),左侧前中斜角肌痉挛。
3、影像学:DR示:颈椎生理弯曲呈反弓;C1旋转合并C1倾式错位,C5、C6旋转式错位。结合三步定位诊断,可明确诊断为:①颈源性头痛;②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因分型:关节功能紊乱型。
治疗:
1、主治法(和骨法):首先予以放松手法,放松枕后三角区(枕后小肌群为主)、颈夹肌、斜角肌、肩胛提肌,待肌肉放松后,予以针对C5、C6旋转式错位,予以低头摇正法纠正,再以仰头摇正法纠正C1旋转合并C1倾式错位,配合侧卧推正法纠正颈轴变直反弓,但患者反弓明显,可予以牵引下推正,以进一步纠正。
2、辅助法(和筋法、调和气血法):牵引治疗后,予以强壮手法,针对枕后肌群、斜角肌点压、指柔,配合电针治疗,穴位选取四神聪、太阳(双)、风池(双)、颈百劳(双)、颈夹脊(双)、肩中俞(双)、肩井(双)、手三里(左)、外劳宫(左)。
3、功法训练(和正固本法):指导患者行米字功、抗衡功、颈椎生理曲度训练,叮嘱持之以恒。
【疗程与疗效】
每天治疗1次,7次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复诊诉症状消失,叮嘱患者坚持行功能锻炼。
按语:
患者头痛反复,结合外院相关检查及三步定位诊断,可明确诊断颈源性头痛。治疗方面,患者存在C1旋转合并C1倾式错位,故两者须同时纠正,以改善枕后小肌群紧张,配合侧头推正法及牵引下正骨,进一步改善患者颈椎变直反弓。患者偶有左上肢麻木疼痛,结合触诊及神经定位诊断,可明确与C5、C6旋转式错位相关,予以纠正后配合中药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针灸以疏经通络,功能锻炼以稳定脊柱关节、巩固疗程,达内外兼治,治病求本之效。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来源: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指导专家:范德辉 主任中医师】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