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普济方》卷二七二:黄耆汤

处方

黄耆1两,当归1两,大黄5钱,芍药5钱,陈皮3钱,甘草3钱(炒)。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一切疮肿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大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七二

《普济方》卷一四四:黄耆汤

处方

黄耆半两(锉),芍药半两,桂半两(去粗皮),麦门冬半两(去心,焙),五味子半两,前胡半两(去芦头),白茯苓半两(去黑皮),当归半两(切,焙),人参半两,甘草(炙)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补气。主伤寒后,骨节烦疼,不欲饮食,及气胀汗出。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3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
《普济方》卷一四四

《普济方》卷二十八:黄耆汤

处方

黄耆2两(锉),熟干地黄(焙)2两,桂1两(去粗皮),白芍药1两,当归(焙,切)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白龙骨半,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肺痿。小便数,无力,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日3次。

摘录
《普济方》卷二十八

《普济方》卷十七:黄耆汤

处方

黄耆1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焙),瓜蒌根(锉)1两,黄连(去须)、甘草、茯神(去木),熟干地黄(洗,切,焙)4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心虚烦躁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盏半,煎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普济方》卷三五三引《便产须知》:黄耆汤

别名

延寿汤

处方

黄耆、白术防风熟地黄、牡蛎粉、白茯苓、麦门冬各等分(一方有甘草)。

功能主治

产后血虚为风邪所搏,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红枣2个,煎大半盏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五三引《便产须知》

《痘疹全书》卷下:黄耆汤

处方

人参、黄耆、甘草黄连桂枝

功能主治

痘收之后,卫弱自汗出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痘疹全书》卷下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黄耆汤

处方

黄耆(锉)1两半,生地黄4两,甘草(炙,锉)1两半,芍药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石膏(碎)1两,芎1两,大黄(锉,炒)1两,人参1两,当归(切,焙)1两,半夏(姜汁制)半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退风热。主热疮。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加竹叶7片,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其他同名方

保婴撮要》卷五:黄耆汤

处方

人参1钱,黄耆1钱,茯苓1钱,白术1钱,芍药1钱,干姜5分,陈皮5分,藿香5分。

功能主治

小儿感冒风邪,咳嗽喘逆,不时咬牙,右腮色赤。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保婴撮要》卷五

《鸡峰》卷十九:黄耆汤

处方

黄耆1两半,茯神1两半,瓜蒌根1两半,人参1两半,甘草1两半,麦门冬2两半,熟干地黄2两半。

功能主治

止渴退热。主男子消渴,小便极多,水饮1斗,小便1斗。

用法用量

水煎服。先服肾气丹补其虚损,食后宜此药。

注意

此病切忌慎者三:一饮酒,二行房,三咸食及面食。

摘录
《鸡峰》卷十九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黄耆汤

处方

黄耆(锉)2两,人参1两,茯神(去木)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桂(去粗皮)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当归(切,焙)1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甘草(炙)1两,生干地黄(焙)1两,五味子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产后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2片、大枣1枚(擘),同煎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兰室秘藏》卷上:黄耆汤

处方

木香1钱(气通去之),藿香叶1钱,当归2钱(酒洗),陈皮2钱,人参5钱,泽泻5钱,黄耆1两。

功能主治

补胃除湿,和血益血,滋养元气。主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2大盏,煎至1盏,食远热服。

如欲汗,加生姜煎。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黄耆汤

处方

黄耆(锉)1两,葛根(锉)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黄芩(去黑心)1两,犀角(镑)1两,升麻1两,甘草(炙)1两,木香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疮肿痈疽。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食后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阴证略例》:黄耆汤

处方

人参1两,黄耆1两,白茯苓1两,白术1两,白芍药1两,甘草7分半。

功能主治

伤寒内感拘急,三焦气虚,自汗及手足自汗,或手背偏多,或肢体振摇,腰腿沉重,面赤目红,但欲眠睡,头面壮热,两胁热甚,手足自温,两手心热,自利不渴,大便或难或如常,或口干咽燥,或渴欲饮汤,不欲饮水,或欲饮水,呕哕间作,或心下满闷,腹中疼痛,或时喜笑,或时悲哭,或时太息,或语言错乱失志,两手脉浮沉不一,或左右往来无定,便有沉、涩、弱、微、弦五种阴脉形状,举按全无力,浮之损小,沉之亦损小。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生姜水煎,量证大小加减多少用之。

呕吐者,加藿香半两,生姜半两(如无,以干者代之),陈皮半两。

《洁古家珍》:黄耆汤

处方

黄耆1两,人参2钱半,地骨皮5钱,桑白皮2钱,甘草2钱半。

功能主治

小儿热入经为客热,咳嗽喘逆,身热,鼻干燥,呷呀有声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煎,放温,时时温服。

摘录
《洁古家珍》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