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头条
学堂
书苑
百科
资源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甘草(炙)、半夏(切作四片.姜汁浸一宿.以粟炒黄)、藿香叶,各一两;陈皮(去白)半两。
上为粗散。
温脾胃,化痰饮,消宿冷,止呕吐。治胸膈痞满,腹胁胀痛,短气噎闷,咳呕痰水,噎醋吞酸,哕逆恶心,及治山岚瘴气。
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一枚,同煎七分,去滓,热服,不计时候,日二、三服。
麦门冬(去心,焙)半夏曲 甘草(炙)各15克 藿香叶30克
上为末。
治脾胃虚有热,面赤,呕吐涎嗽,及用攻下过度者。
每服1.5~3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温服。
广明胶(碎,炒如珠)21克 藿香叶30克 糯米500克 白丁香21克 零陵香30克 皂角(去皮、子,炙)30克 香白芷60克 檀香30克 龙脑7.5克(另研)沉香30克 丁香21克
上为细末。
治皮肤干燥,面部酐黯。
每日用洗手面。
藿香叶1分,人参1分,白茯苓1分,丁香1钱。
小儿脾胃虚弱,乳食不调,时作身热,或吐或泻不定。
每服1大钱,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若伤风热,加生姜1片;作惊,加羌活、防风各半寸;有痰逆,加汤洗半夏1片,生姜3片,煎如前。
藿香3分,香薷3分,白术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葛根(锉)3分,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3分,人参(去芦头)3分,桂心半两,芦根1两(锉),白豆蔻半两(去皮),甘草1分(炙微赤,锉)。
产后霍乱吐利,烦渴不止。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竹叶3-7片,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藿香1分,紫苑1分(洗去苗土),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3分(去心,焙),桂心半分。
小儿生下十日至半月,呕逆不止。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放温,以绵点取滴口中,1日次第取尽。
其他同名方
木瓜散、赤茯苓汤、藿香汤
藿香1两,白术1两,当归1两半(锉碎,微炒),木瓜3两(干者),人参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五味子1两,黄耆1两(锉)。
上为散。
霍乱。吐利不止,闷绝不住,腹痛转筋。
木瓜散(《圣惠》卷七十八)、赤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三十八)、藿香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陈皮(去白)、厚朴、甘草(炙)、枳壳、苍术(米泔浸)、乌豆(炒、去皮)、缩砂仁、白芍药、当归、藿香叶、川芎、木瓜、百药煎、阿胶(炒)各等分。
冷热不调,赤白五色,诸般泻痢。
用生姜茶芽蜜水煎调服。
白痢,加白姜、木香;赤痢,加黄连;赤白痢,加姜黄连;血痢,加诃子肉。
藿香叶(去土)1两,半夏曲1两,甘草(炙)1两,陈皮(去白)2两,厚朴(去粗皮,姜制)2两,人参(去芦)半两,白术半两。
脾胃气不和,吐逆,心腹胀满。
每服半钱或1钱,水1小盏,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藿香汤、藿香正气散、藿脾饮、藿香脾饮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甘草(炙)1两,半夏(切作4片,姜汁浸1宿,以粟炒黄)1两,藿香叶1两,陈皮(去白)半两。
温脾胃,化痰饮,消宿冷,止呕吐。主胸膈痞满,腹胁胀痛,短气噎闷,咳呕痰水,噫醋吞酸,哕逆恶心;及山岚瘴气。留饮宿食不消。
藿香汤(《圣济总录》卷六十四)。藿香正气散(《普济方》卷二○六引《指南方》)、藿脾饮(《证治要诀类方》卷二)、藿香脾饮(《准绳·类方》卷五)。
茯苓、紫苏、藿香、苍术、陈皮、厚朴、桔梗、半夏、甘草、大腹皮。
感冒,兼痰嗽气壅。
人参、白术、茯苓、陈皮、藿香、木香、厚朴、甘草、苍术各等分。
小儿脱肛。
加生姜、南枣,煎汤调服。
词条深挖(0)
相关资源(0)
最新
最热
VIP
查看更多
发布评论:
辜达禹谈普济消毒饮
¥0.00
内经师资培训班熊继柏
兼山胡说针灸学:广义针灸学概论
¥299.00
#
账号密码登录
验证码登录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发送验证码
注册账号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