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急性肾风证治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399

时间:2022-01-03

论病析因


急性肾炎中医之急性肾风,此在《素问》即有论述。如《奇病论》:“帝曰:有病庞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岐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


盖肾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肾之本气自病也。在临床上常以急性、慢性作为疾病分类,其急者多实,虚者少见,但亦有大实有羸状者;慢者多虚.然亦有虚中夹实象者,医者不可不辨。不辨者,一方一药以治之,医之失也。就其病位来看,以肾为本,肺、脾、三焦为患之标。何以言之?盖肾是元气、生气之根,脾是生气之源,肺主诸气,而三焦者,主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温煦脏腑,是为一身生理之气化者也。在病理上,肾是病成之本,肺是从经络,气血移邪之源,脾是营气内变转输之机,病理上相互影响。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冬春二季为多,因冬有冽风,善开腠理,伤卫则邪易入;春有余寒,寒善伤阳,阳伤则卫气不固,腠理失密,其邪内侵使然。


急性肾风又叫实证肾风,亦称外感肾风,它的临床病象是:起病急,也有隐匿而病者。其症状有二眼睑如卧蚕状,尿少,腰痛眩晕,渐继由眼睑、颜面、胸腹、四肢出现浮肿,舌质淡红,苔白赋,脉多呈现沉缓或滑数之象。患者正气之盛衰,邪气之多寡,毒气之强弱,以及治疗之当否而决定了本病预后和病程之长短。


若正盛邪衰,毒弱,治之及时得当,其病月余可愈;若正气不足,邪气有余,毒气内侵,伤及肾体,加之失治、误治,则病程可延至一年,或三年五载,也有合并急性肾衰者;更有医者误治,发为慢性之疾者。亦有邪气方张,正气衰退,肾体受损,肾阳大伤,肾气内摇,命火衰减,相火式微,而成慢性肾衰、水毒,血极之恶候。


急性肾风发病原委,乃基于机体内在正气不足,外在卫气不固,腠理不密,外在六淫之邪,或温热之贼,以及皮肤疮痍之毒,得以内乘,正邪交争,外而阴阳失调,内而脏腑经络失和而发病。


病发于风寒所致者,因风为阳邪,其性散上为其亲和之力;寒为阴邪,其性敛降亲和于下。因而本病之起,先伤皮膜,进而内束于肺,渐致寒引邪降,下移于肾,此即“肺移寒于肾”。


病成于风热之邪,或避热之气,以及疮痍之毒者,则病邪为热,为阳,阳热蒸散上清,风能疏散肺气,温热则蒸散治节之功,毒能伤其肃降之力,因而通调水道之机受抑,引起中焦脾气不开,胃气不降,清浊相混,化为水湿内停,必伤中阳,阳伤则中气内损,不能托邪于上,则肺移热于肾,肾气受损。


本病也有发自脾虚而成者。脾虚之发生,多因饮食失节,劳逸失常,寒暖失宜,或久思伤脾,造成脾气呆滞,脾气滞则无健运之能,引起升降运动、枢机受阻,水精不布,不能下济于肾,则肾失土制。肾者水脏,统五液,五液失约,则水散经络,外溢皮肤而成本病。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本病如治疗及时,用药得当,可望痊愈。若误治,失治,或苦寒之剂妄投,中则睥胃受损,下则肾阳受伤。阳伤则命火不足,相火式微,造成肾体受损,肾气衰微,转为慢性肾风之疾,甚至肾伤精摇,命火欲熄,相火欲绝,必生肾衰之候,不可不慎。




风寒肾风


急性肾风风寒证候,症见:恶寒无汗腰痛,关节酸楚,鼻塞,流涕,咳嗽,咽紧,浮肿,尿少,舌淡红,苔薄白,脉多浮紧或沉紧,法宜疏风散寒为主,佐以渗湿之品。用自拟解肌渗湿汤治之。药用:


麻黄10克 杏仁5克 桂枝5克 土茯苓200克 爵床50克 生茅根150克 藿香叶15克 生姜3片 大枣3枚


表邪已解者,改用自拟渗湿治肾汤治之。药用:

土茯苓200克 爵床50克 生茅根100克 生槐花50克 白蔻15克 女贞子50克




风热肾风


风热证候,症见:头胀痛,面红,浮肿,发热,汗出而热不退,口鼻气热,咽赤肿痛,咳嗽鼻塞流浊涕,关节酸痛,腰痛,尿少而赤,舌红,苔薄黄,脉多沉数或浮数。法宜疏风清热为主,佐以渗解之品,可用自拟疏清渗解汤治之.药用:


前胡15克 羌活15克 大力子15克 全退15克 大青叶25克土茯苓200克 爵床50克 茜草15克 生茅根100克 藿香15克


表已解者,改用自拟益肾清浊饮治之,药用:

女贞子50克 覆盆子15克 土茯苓200克 爵床50克 白蔻15克 茜草15克 生槐花50克



湿热肾风


湿热证候,症见:头痛而重,如裹如蒙,腰酸重,关节沉酸而软,胸闷,退中粘腻,身热不扬,午后尤甚,心烦,口渴不欲饮,尿少短涩而黄,颜面及全身肿甚,大便粘腻而臭,舌红,苔黄厚而腻,脉多沉濡或缓滑之象。法宜清热渗湿为上,佐以化浊之品。方用自拟清渗养肾汤治之。


藿香15克 白蔻皮15克 土茯苓200克 佩兰15克 黄芪15克 黄柏15克 苍术15克 爵床50克 生茅根100克 女贞子50克


湿清热解者,改用自拟健肾化浊汤治之,药用:

白蔻15克 白术15克 女贞子50克 芡实20克 山萸肉15克 土茯苓200克 爵床50克 鸡冠花15克 茜草15克 生茅根100克




寒湿肾风


寒湿证候,症见:头重眩晕,颜面浮肿,色苍白而暗,关节酸紧而沉,畏寒肢冷,胸闷不饥,口中淡腻,尿少色白,时有腹痛,大便多清,舌淡红,苔薄白而腻,脉多沉迟而濡。法宜通阳化湿为主,佐以温运之品治之,方用自拟复肾壮阳汤治之。药用:


仙茅15克 仙灵脾15克 韭子15克 白蔻15克 土茯苓200克 爵床50克 白术50克 生茅根100克 九香虫15克



注:(血极又称脉极。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脉极为病证名,指血脉亏损、重急的疾患。《备急千金要方·心脏》:“凡脉极者,主心也,心应脉,脉与心合,心有病从脉起。又曰,以夏遇病为脉痹,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则食饮不为肌肤,咳脱血色白不泽,其脉空虚,口唇见赤色。”此病证常伴见面无血色,头发脱落,易怒,言语不快,惊跳不定等症。治疗宜用人参散、地黄汤补荣汤等方。)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任继学,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