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合病治验
作者:臧长忠、孔繁斌
三阳合病者太阳、阳明、少阳三经症状皆具,有外感疾病中错综复杂的综合症状。治疗 时不能用汗法,亦不能用下法。邪热内陷的深浅不同,临床表现各异,故临床辨证论治中, 应综合分析,审察病机,,辨其虚实,针对主要矛盾治疗,才能得心应手,疗效确切。
老年三阳合病
孙氏,女性,68岁,因发热神昏3日,住院治疗1个月未见好转而来诊。患者发热,精神疲 惫,头痛,全身痛重不能转侧,欲睡不寐,往来寒热,小便黄赤,舌苔黄厚,脉浮大。三阳症皆见, 故用和解 清热法治之。方选小柴胡汤加减:柴胡20g、党参10g、清半夏10g、黄芩12g、当归1 5g、丹参15g、白芍12g、栀子10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3枚。
服药2剂后症状好转, 头痛 身痛消失,神志清醒,欲进饮食。但有时仍往来寒热,汗出,大便未动,苔黄厚,脉洪 大。汗出及大 便未动,脉洪大,为里热渐盛,予和解攻里法论治,方选小柴胡加芒硝汤加减:柴胡20g 、党 参10g、清半夏10g、黄芩10g、白芍12g、芒硝10g、栀子10g、枳实10g、甘草6 g、 生姜3片、大枣3枚。
服1剂下5~6枚干屎,2剂又下5~6枚较软屎块,热退身凉,神志清醒, 稍有胸满,吐血痰,舌苔白腻厚,脉弦滑。患者平素体态丰满,属痰湿气虚体质。故予舒肝健 脾,清 化痰湿善后,方选小柴胡汤加苓桂术甘汤:柴胡12g、党参10g、清半夏10g、黄芩10g 、云苓15 g、白术15g、桂枝10g、砂仁6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药3剂后愈, 康复 如常。
按:老年患者病达月余,虽有内热,但热而不实。欲睡不寐是内热神昏,非为少阴不寐。若 少阴不寐 ,脉应微细,今脉浮洪大,又见头痛、身痛之表证,实属三阳合病。不可妄自攻下,又不能发 汗,故 取和解、补血、润便的方法,予小柴胡汤加当归、丹参。症状减轻后观其脉症,内热已实 ,再用小柴胡加芒硝汤解表通里,而收佳效。
壮年三阳合病
杨某,男性,28岁。感冒4日,自服解热药无效来诊。患者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胁下满,干 呕,口 渴欲饮,舌苔微黄,小便赤热,脉浮大数。患者感冒已4日,症见头痛、恶寒、项强,属太阳经 ;胁下满、干呕属少阳经;口渴欲饮属阳明经。三阳证见,治从少阳,方选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 20g、黄芩12g、清夏12g、党参10g、葛根15g、白芍12g、花粉15g、甘草6g、生姜3 片、大枣3枚,服药3剂痊愈。
按:患者年青气盛,感邪后化热较快,但表证较重,用小柴胡汤加葛根辛凉解表,加花粉清热生津,表解则热清,故药后即愈。
月经期三阳合病
刘某,女性,20岁,未婚。患者感冒1周,服中西药物无效而来诊。诊见头痛欲裂,发热身痛 ,口 苦咽干,欲呕,胸下满,渴欲冷饮,心烦目眩,舌苔黄厚,脉浮洪大。又值月经来潮。观其 脉症 ,三阳证见,加之月经来潮,恐热入血室,应从和解、清热、活血治之。方选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 20g、黄芩10g、党参10g、清夏10g、丹皮10g、赤芍20g、桃仁10g、栀子10g、 甘草 6g、生姜3片、大枣3枚。服药3剂后脉静身凉,诸症消失,行经量多,3日干净。
按:患者病情较复杂,虽属三阳合病,但适来月经。三阳合病表里俱热 。女性患者正来月经或月经刚过,或产后,由于血室空虚,易 导致热入血室,应预加防范。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