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去非自拟芩连红桃棱莪方治疗肠痈(阑尾炎)
龚去非主任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或兼通下的治疗法则,自拟了芩连红桃棱莪方来治疗肠痈(阑尾炎)。临床实践证明,这种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疗效,特此整理如下:
龚去非主任认为,肠痈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肠道传化失常,导致气血瘀阻、热毒内结,最终形成脓肿。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生理原则,治疗应以通为主,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因此,他采用了黄芩、黄连清热解毒,红花、桃仁活血化瘀,三棱、莪术化积软坚的药物治疗方案。同时,他还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个体差异,因势利导,随症加减。对于恶寒发热的患者,他加入了柴胡、生石膏、知母来清解表里之热;对于呕恶腹胀、舌苔厚腻的患者,他加入了法半夏、苍术、厚朴来和胃止呕、燥湿运脾;对于右下腹痛较剧的患者,他加入了木香、川芎、橘核、白芷来行气止痛、消痈排脓;对于大便秘结的患者,他加入了大黄来通腑泻热、清解毒邪。
自1958年起,龚去非主任使用了这种治疗方案治疗了单纯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以及少数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部分患者经过7至8天的治疗即可痊愈出院,少数患者治疗后又复发,个别患者最终需要手术切除。
例一李某,女,70岁。
初诊∶1958年6月5日。
主诉及病史∶右下腹持续性疼痛,伴恶心呕吐5天。患者于5日前因右下腹突然剧痛伴恶心呕吐,以急性阑尾炎并发阑尾周围脓肿而收住地区医院外科。因其年高体弱而不愿手术,先用西药保守治疗数日不验,约余会诊。患者右下腹持续疼痛,手不可近。
诊查∶午后高热伴恶寒、口干苦,视其腹部为阑尾处,局部隆起,触之包块如鹅卵大,压痛明显,喜左侧卧而右腿弯曲。舌苔黄腻,大便干结,脉弦滑而数。查白细胞计数16.8×/L;分类∶中性粒细胞0.80。
辨证∶肠道郁滞,热毒瘀结。
治法∶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化瘀止痛。
处方∶黄芩20g黄连10g红花10g桃仁15g三棱10g莪术10g柴胡20g半夏12g生石膏40g知母15g熟军10g冬瓜仁30g
二诊∶服上方药3剂后,热退身凉,大便稀溏,恶寒已除,痛减思食。舌苔黄腻,脉弦滑。白细胞计数已降至8.0×/L。此乃热清毒减,再宗原法方药略作加减。
处方∶黄芩20g黄连20g红花10g桃仁15g三棱10g莪术10g冬瓜仁30g赤芍20g地丁30g厚朴15g甘草10g
三诊∶用上方加减调治半月多,诸症消失,复查血象正常,痊愈出院。
例二韩某,男,32岁。
初诊∶1958年9月20日。
主诉及病史∶右下腹疼痛伴恶心3天。3天前,患者突然上腹疼痛拒按,后转移右下腹持续性疼痛,中等发热,伴恶心呕吐,腹胀纳差。
诊查∶右下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明显。舌苔薄黄而腻,大便结燥,脉滑数。血象;白细胞计数15.6×/L;分类∶中性粒细胞0.82。
辨证∶肠道郁滞,热毒内结。
治法∶清热解毒,通腑泻热,化瘀散结。
处方∶黄芩20g黄连10g红花10g桃仁15g三棱10g莪术10g柴胡20g半夏12g酒军15g红藤30g橘核15g地丁30g
二诊∶服上方药3剂后,腑气畅通,每日解稀便数次,热退痛减,食欲增加。守上方加减治疗一周余出院。
例三王某,女,34岁。
初诊∶1980年5月26日。
主诉及病史∶右下腹疼痛,伴腹胀、恶心3天。患者3年前曾患急性阑尾炎治愈。三天来,患者下腹疼痛不活,伴恶心呕。腹胀纳差,低热。香血象偏高。经地区医院外科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用药效果不满意。求余诊治。刻下右下腹及右上腹均痛,拒按,恶寒低热,倦怠纳呆。
诊查∶舌苔白厚湿润,便溏不爽。
辨证∶湿阻中焦,热毒郁滞。
治法∶清热解毒,行气消滞,化瘀散结。
处方∶黄芩20g黄连20g红花10g三棱10g莪术10g木香15g丁香6g半夏12g茯苓15g苍术20g厚朴15g桃仁15g
二诊∶服上药3剂后,精神转佳,食欲增加,低热已退,疼痛大减,血象已正常。宗原方加减服药一周,诸症消失而愈,迄今已十二年未复发。
例四藤某,男,18岁。
初诊∶1982年6月14日。
主诉及病史∶右下腹持续性疼痛3天。3天前开始上腹疼痛不适,后转移至右下腹持续性疼痛,不发烧。大便结燥。
诊查∶精神尚可,饮食如常。查血象;白细胞计数14.2×/L;分类∶中性粒细胞0.82。右下腹压痛及反跳痛明显,闭孔肌、腰大肌试验均为阳性。舌苔黄腻,脉弦数。
辨证∶热毒内结,肠道瘀滞。
治法∶通下泻热,清热解毒,化瘀散结。
处方∶黄芩20g黄连10g红花10g桃仁15g三棱10g莪术10g木香15g橘核15g红藤30g酒军15g
二诊∶服上方药3剂后,每天解稀便数次,疼痛消失,腑气通畅,血象正常。再宗原方3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阑尾炎属于中医学的"肠痈"范畴。余在长期临床工作中体会到;肠痛之发,病因复杂,主要以肠道传化失职、气血瘀阻、热毒内结、化腐成脓为其共同病机。治以"六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为宗旨,以清热解毒、通腑泻热、化瘀散结为法则。自拟芩连红桃棱莪方作为治疗阑尾炎的基本通用方。从1958年起,在地区医院外科病房用此方经治单纯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以及阑尾周围脓肿者百余例,经临床观察,对于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一般在一周左右治愈出院;阑尾周围脓肿,多在半月左右治愈。应该说明,其中有少数病人治愈出院后复发而行手术治疗者,还有极少数病人在治疗中用过西药。其组方简便,易于掌握,疗效可靠,一般治愈和好转率达80%左右。根据不同病情和个体差异,可随证加减,因势利导。便结者或加瓜蒌仁,或加熟军通腑泻热,以通便为度;发热者加柴胡、生石膏、知母等以清热;或加半夏和胃止呕;右下腹痛者加云木香、橘核、白芷、川芎等行气通络;湿热郁阻、呕恶腹胀、舌苔厚腻者,酌加苍术、厚朴。
上举数例,不难看出,守服苓连红桃棱莪方加味,药中病机;力专效宏,伏其所主,治其所因,直达病所,清热与化瘀溶为一体,相须为用有相得益彰之妙,故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