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溃疡性结肠炎病案3例

四君人参

浏览:789

时间:2020-08-10

案一、谭 女 60岁,腹泻时轻时重4年


病人4年前开始,经常出现腹泻症状,同时伴腹痛,不敢吃冷食,辣食,否则容易发作,一般发作时靠口服肠炎灵或输液控制,1年前查肠镜,发现降结肠有充血水肿,多处溃疡,当时即被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近2月因过度劳累,病情较前加重,西药治疗效果不显,在其他中医处服中药治疗一月,亦无效果,方药不详,现病人面色不华,乏力易汗,气短懒言,食少纳差,腹部疼痛隐隐,大便日泻4,5次,质稀夹有粘液,舌淡苔略黄腻,脉濡。 


诊断:溃疡性结肠炎 


方药:黄芪40g,党参20g,白术20g,茯苓30g,甘草20g,红藤20g,败酱草20g,仙鹤草70g,桔梗15g,木香20g,赤石脂30g,血余炭30g。5剂 


自服药第2天,大便粘液开始增多,第3,4天最多,但腹痛随之减轻,腹泻1日2,3次。


复诊时打算方药不变,但血余炭恰好缺货,就未加此药,抓了5剂,不料复诊的第3天患者反馈说腹泻严重了,又恢复到未治疗前的状态,问我是否更换了方药,我立即抓了2副剂量的血余炭给了她,让她把药添加在剩下的2副中药里,这次服药后,腹泻立减。


通过这个病案,让我见证到了血余炭针对此病的潜能,当初对此药不是很重视,只是看了《施今墨药对》里记载了血余炭可以厚肠止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所以顺便添加了它,但想不到的是单单此一味药竟能影响整个方剂的效果,从此每遇到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血余炭成了我的必选用药。上方连服15剂,仅3剂没用血余炭,临床治愈,至今6年,未在复发。 病人肠内受邪,因正虚而邪恋,虚泻日久,当补之涩之,故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补脾益肠,生肌敛疮,仙鹤草血余炭赤石脂涩肠止泻,保护肠粘膜,红藤败酱草桔梗甘草清肠中余邪,消炎排脓,邪留肠中,必有气滞,故用木香行气导滞止痛,这个病案之所以成功不得不归功于选药,里面借鉴了朱良春仙鹤草桔梗,还有施今墨血余炭,临床治病不仅要善于辩证,还需要善于用药,善用药者,乃克敌制胜的最有力武器也,实乃真理。 


案二、魏 女 46岁 ,腹痛伴粘液脓血便2年 


病人患溃疡性结肠炎2年,饮食不注意或情绪波动易引发,发时腹痛,大便日泻数次不等,有粘液,甚至便血,有里急后重感,久治不愈,一周前因食海鲜而旧病复发,遂来求治,病人面白,乏力倦怠,肢冷畏寒,腹中作痛,时急,大便有粘液,偶见脓血,味臭秽,舌淡苔黄腻,脉弦。 


诊断:溃疡性结肠炎


方药:附子10g,干姜10g,黄连10g,黄柏15g,白头翁15g,仙鹤草80g,桔梗15g,血余炭30g,木香20g,枳实10g,炒白术20g 


上方服用10日,症状逐渐消失,待大便粘液消失后,更变方剂黄芪60,党参20,白术30,茯苓20,甘草20,仙鹤草60,血余炭30,赤石脂30,白芨15,三七15 


15剂后停药,至今4年,未复发。 


病人阳虚体质,脏腑必寒,然邪滞肠中,郁久化热,故见寒热错杂,取附子干姜温脏腑之寒,黄连黄柏白头翁清恋肠之热,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仙鹤草血余炭厚肠止泻,又治便血,其中仙鹤草兼活血解毒补虚,血余炭兼防腐保护肠粘膜,桔梗排脓治脓血便,木香枳实理气行滞,治腹痛里急后重白术进驻中州,化生气血,使正复邪退。当邪去大半,用药转变为补脾益肠,生肌敛疮为主,以求根除,二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温益脾,增强免疫,甘草仙鹤草解毒清除余邪,仙鹤草血余炭三七善活血消瘀兼止血,能推陈致新,修复病灶,血余炭,白芨与黄芪甘草等相伍更善生肌敛疮,愈合溃疡。此病用药,先攻治标,后补治本,使病逐渐向愈。有人认为此病无法根除,但这个病案可以证明,此病是有可能被治愈的。


案三、周某,男,34岁,食少,消瘦半年


病人3年前首次出现大便不成形,伴腹痛等症状。在某医院做肠镜被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此后病情常反反复复,未能得到彻底控制。近半年症状较前加重,食少乏力,便不成形,有时可便出未消化食物,身体渐渐消瘦,最后无法劳动。经多方治疗,效果不显。现病人骨瘦如柴,走路缓慢,面色暗黄,说话无力,饮食量少,大便多为不消化食物,舌淡苔白,脉虚。


诊断:溃疡性结肠炎


处方:炒白术120g,茯苓60g,鸡内金60g,白芨60g,三七60g,血余炭60g,黄连30g。研成细粉冲服,每服10g,日2次。


20日后复诊,饭量增加,体力增强,大便成形,体重已增加5斤多,可做轻体力活动。原方不变,再服2料。几个月后病人和其家人特来道谢谢。此时他已特别健壮,症状全无,重新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


考虑病人服药不会短期治愈,故给予散剂以慢病慢治。病人脉证以脾虚为主,且比较严重。故选重剂白术茯苓鸡内金强健脾胃,解决目前进食及消化问题。只有这个问题得以解决方可长肌肉增体重,同时生气血愈溃疡。方中白芨可生肌敛疮;三七血余炭可活血扶正,它们均能保护或修复肠粘膜;小量黄连可厚肠止泻,防治感染。此案运用中、西两思路联合作战,传统思路使宏观体重增加,体质增强;现代思路使微观溃疡愈合,肠道康复。它们不但互不影响,反相得益彰。何乐而不为?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汪庆安,来源华夏中医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共建专业中医数据库。投稿文章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投稿邮箱:414427872@qq.com,邮件标题为文章名+作者+联系方式。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