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头条
学堂
书苑
百科
资源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黄芩3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栀子仁1分,犀角屑半两,石膏3分,羚羊角屑半两,蓝叶3分,川朴消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上为散。
伤寒上焦壅热。心神烦躁,鼻衄不止。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愈为度
黄芩1两,淡豆豉3两(研)。
上为末。
小儿肝热,眼生障晕,不能视物。
每服3钱,用熟猪肝裹药同吃,温汤送下,不拘时候,1日2-3次。
忌酒、面。
漏芦汤
黄芩2两,白及2两,麻黄2两(去节),漏芦2两(真者),白薇2两,枳壳2两(麸炒,去瓤),升麻2两,白芍药2两,川当归2两,川牛膝2两,甘草2两,大黄5两。
上为粗末。
时行热毒而致痈疽发背,丹疹赤肿,恶肉变作赤色;及眼赤肿生障翳。
一云:痈疽发背等疾服此获安之后,宜常服四物汤交和黄耆建中汤,空心煎服,以御未来,恐后再作。
未利,再服加芒消3钱。
黄芩、当归、川芎、白矾、黄连。
上锉散。
阴门生疮。
煮水熏洗即安。
黄芩半两,瞿麦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半两(去心),滑石1两,水通1两(锉),车前子1两,葵子1两。
产后小肠结热淋涩,心神烦躁,口舌干焦,不思食饮。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每日3-4次。
黄芩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薇1两,栀子仁1两,大青1两,知母1两,栝楼1两,川消石1两,白鲜皮1两。
上为细散。
伤寒热毒在内,心烦发狂。
每服2钱,以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
其他同名方
黄芩汤
黄芩1两,栀子仁1两,黄连(去须)1两,葳蕤1两,川升麻1两,蕤仁(汤浸,去赤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
斑痘疮入眼,口干心烦。
黄芩汤(《圣济总录》卷一一○)。
黄芩1两,栀子仁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甘草1两(炙微赤,锉),铁粉半两(细研),川马牙消1两。
热病毒热不解,口干烦躁。
每服2钱,以温温蜜水调下,不拘时候。
黄芩半两,麻黄1两(去根节),赤芍药3分,石膏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3分,细辛3分,前胡1两(去芦头)。
伤寒。头痛,心神烦热,四肢不利。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黄芩、山栀子、黄丹各等分。
小儿斑疮入眼。
用牛蒡子叶杵汁调,涂在顶门。
黄芩1两,赤茯苓1两,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葛根半两(锉),甘菊花半两。
上为粗散。
心胸烦热,头疼目涩,烦渴不止。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豉2-7粒,淡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入生地黄汁1合,更煎1-2沸,不拘时候温服。
黄芩1两,大青1两,川升麻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茵陈1两,川朴消1两,栀子仁半两,黄连半两(去须),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伤寒。10日内未得汗,表里有热,发斑,狂言欲走,眼目俱黄,心中烦闷,大便不利。
黄芩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黄芩1两,人参(去芦头)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麦门冬1两,柴胡(去苗)1两,葛根(锉)1两,桂心半两。
伤寒。吐下后,内外有热,烦渴不止。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木拘时候。
词条深挖(0)
相关资源(0)
最新
最热
VIP
查看更多
发布评论:
辜达禹谈普济消毒饮
¥0.00
内经师资培训班熊继柏
兼山胡说针灸学:广义针灸学概论
¥299.00
#
账号密码登录
验证码登录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发送验证码
注册账号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