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头条
学堂
书苑
百科
资源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黄耆3两(锉),枳壳(去瓤,麸炒)3两,防风(去叉)1两半。
上为散。
血痔下血。
每服2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日晚再服。
黄耆1两(细锉),桑根白皮1两(细锉,炒),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3分。
上为细散。
大肠咳。
每服1钱匕,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黄耆2两。
缓疽;恶脉毒肿。
敷疮上,日1度。
黄耆2两,甘草半两,枳实30个(去皮),青州枣20个(2味捣烂,去核培干,慢火煨)。
上为细末。
大便远血。
每服2钱匕,米饮调下。
黄耆半两(锉),白矾半两(烧灰),附子(炮裂.去应脐)半两,当归2两(切,焙),防风2两(去叉),瓜蒌根2两,芎2两,黄芩2两(去黑心),狸骨2两(酒炙),甘草(炙)2两,大黄1两(锉,炒),干姜1两(炮),细辛1两(去苗叶),露蜂房(炙)1两,斑蝥5枚,芫青(2味并去翅足,糯米炒)5枚。
鼠瘘。
每服1钱匕,空心温酒调下,日再服。
黄耆1两半(锉),麻黄根(锉)1两半,牡蛎(烧)2两,知母(焙)半两。
伤寒后,虚汗不止。
每服2钱匕,浓煎小麦汤调下,不拘时候。
黄耆1两3分(细锉),狗脊1两3分(去毛,锉),牡蛎1两3分(煅),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3分,土瓜根3两,赤石脂2两半(研),萆薢2两半(微炒,锉),牛膝2两半(去苗,酒浸,切,焙,微炒),山茱萸2两半。
上先捣8味为细散,更与赤石脂同研匀。
小便不禁。
每服1钱匕,食前酒调服,至午间、夜卧各1服。渐加至2钱匕。
其他同名方
黄耆1两,牛膝3分,白术3分,陈橘皮3分,人参3分,桂心3分,白茯苓3分,白芍药3分,当归3分,麦门冬1两,五味子半两,甘草半两。
上为粗末。
虚劳。手足烦疼,羸瘦困乏,两胁里急,不欲饮食。
每服4钱,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黄耆1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赤茯苓1两,当归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生干地黄1两。
产后口干,烦闷心躁。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黄耆半两(细研),五灵脂1两。
血妄行入胃,吐血不止。
每服2钱匕,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
嫩黄耆、嫩柴胡、苏木、紫草各等分。
雪天疮疹难出,皮肤温壮,头烧脚冷,呵欠困闷,无时惊悸。
上(口父)咀。白水煎服。
黄耆1两(锉),蛇蜕皮(炙令焦)1两。
甲疽。
敷疮上,日3-5度。
黄耆3分(锉),知母半两,桑根白皮5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甘草1分(炙微赤,锉),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白术3分,豉1合。
热病后,体虚成劳,气力羸,瘦弱,或寒或热,状如疟,四肢烦闷。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葱白3茎,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黄耆半两(蜜炙),麦门冬半两(水浥,去心),熟地黄半两(酒洒,9蒸9晒,焙,称),桔梗(炒)半两,甘草1分(炙),白芍药半两。
因嗽咯血成劳,眼睛疼,四肢倦怠,脚无力。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7分,去滓温服,日3服。
《本事方释义》:黄耆气味甘平,入手足太阴;麦门冬气味甘寒微苦,入手太阴少阴;熟地黄气味甘寒微苦,入足少阴;桔梗气味苦平,入手太阴;白芍药气味酸微寒,入足厥阴;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能行十二经络,能缓诸药之性;加生姜以泄卫。此咳嗽咯血成劳诸症,非补气补血之药不能挽回也。
词条深挖(0)
相关资源(0)
最新
最热
VIP
查看更多
发布评论:
辜达禹谈普济消毒饮
¥0.00
内经师资培训班熊继柏
兼山胡说针灸学:广义针灸学概论
¥299.00
#
账号密码登录
验证码登录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发送验证码
注册账号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