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头条
学堂
书苑
百科
资源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全蝎子8个,荜拨半两,川乌半两,川芎半两。
上为末。
首风。
每用少许,搐入鼻中;或以茶清食后调服亦可。
陈皮、藿香叶、厚朴(姜制)、枳壳(去瓤)、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
和胃,进乳食。主小儿脏腑不调作泻,青黄黑白,乳食不消,粪中有冻如鸡子清,兼暴泻如水,其证肚痛,微热,面唇黄白。
陈米饮调紫苏汤调下。粪中有黄白冻子,木瓜并白梅去盐煎汤送下;如痢止,枣子煎调送下;慢惊或偏坠红肿内吊,紫苏汤调下,3-5服痛止。
藿香1两,桂心1两,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1两,丁香半两,白豆蔻1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神曲半两(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半两,香附子半两。
上为细散。
妇人血风气攻脾胃,不思饮食,若食即腹胀。
每服1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藿香、人参、茯苓、白芷、威灵仙、甘草、桔梗各等分。
和气安胎,利胸膈。主妇人妊娠,噎塞阻食。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6分,温服。
藿香叶(焙)1两,诃黎勒皮(焙)10枚,人参半两,丁香半两,糯米300粒,石莲心200枚,甘草(炙,锉)1分。
上为散。
开胃和气。主霍乱吐逆。
每服2钱匕,煨和皮生姜1块,大枣2个,同煎,空心,食前浓汤调下。
其他同名方
藿香汤
藿香半两,诃黎勒半两(煨,用皮),人参3分(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浸,洗7遍,去滑),赤茯苓3分,肉桂3分(去皱皮),白术3分,草豆蔻1两(去皮),枳实半两(麸炒微黄),高良姜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脾胃冷热不和,胸膈满闷,四肢无力,痰逆,不思饮食。
藿香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忌生冷、油腻、饴糖。
藿香(去土)21叶,枳壳2片(去瓤,湿纸裹,煨令熟),蚌粉(枳壳大)1块。
不因风寒所得,肺胃气不和而咳嗽。
婴小服1字,2-3岁服半钱,蜜水调下,不过2-3服安。儿大以意加之,不拘时候。
藿香半两,草乌头半两(炮,去皮脐),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乳香3皂子许(研)。
上为极细末。
风客阳经,头重疼痛,及偏凑一边,绕额角痛。伤风挟痰饮,上厥头疼,偏正夹脑诸风。
每服1字至半钱,发时服,好茶调下。
藿香1钱半,半夏1钱半,茯苓1钱半,陈皮1钱半,生姜1钱半,丁香5分。
化痰。主呕吐。
虚人,加人参;内虚寒,加吴萸、草蔻、干姜;伤食,加砂仁、神曲;有热,加竹茹、干葛,或加姜汁炒黄连。
藿香1钱,白术1钱,厚朴1钱,陈皮1钱,茯苓1钱,半夏1钱,紫苏1钱,桔梗1钱,白芷1钱,香薷1钱,黄连1钱,扁豆1钱,腹皮5分,甘草5分。
藿乱。身热,渴,体重骨疼,是暑湿症者。
加姜、葱,水煎服。
藿香2钱,赤曲2钱,半夏1钱(姜汁制)。
吐逆。
每服半钱,南木香汤调下;木瓜汤亦得。3服立止。次用调中散。
厚朴(去皮)1两,半夏(洗)1两,生姜(去皮)1两(3味同捣烂,焙干),藿香1两,甘草(炙)1两,草豆蔻仁1两,橘皮(洗)1两。
上为粗末。
小儿吐。
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个,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词条深挖(0)
相关资源(0)
最新
最热
VIP
查看更多
发布评论:
辜达禹谈普济消毒饮
¥0.00
内经师资培训班熊继柏
兼山胡说针灸学:广义针灸学概论
¥299.00
#
账号密码登录
验证码登录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发送验证码
注册账号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