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地榆

处方

石榴皮、莲蓬(去茎)、甘草(炒)、罂粟壳(去瓤.蜜涂炙),各等分。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肠胃气虚,冷热不调,泄泻不止,或下鲜血,或如豆汁,或如豚肝,或脓血相杂,赤多白少,腹痛后重,遍数频并,全不入食,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一盏,通口服,不拘时候。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地榆

处方

地榆(炒)、干葛,各半斤;茯苓(去皮)、赤芍药,各六两;干姜(炮)二两,当归(去苗)三两,甘草(炙)四两,罂粟壳(蜜炒)十二两。

上捣,罗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大人、小儿脾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或因肠胃乘虚为热毒所渗,下痢纯血,脐、腹?h,里急后重,口燥烦渴,小便不利,纯下鲜血;或先经下痢,不应服热药而误服热药,蕴毒不散,积于肠间,渗而成血者,并宜服之。

若下痢纯白,或下紫黑血,肠滑不禁者,皆可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用温热水调下,不拘时候,小儿三岁,可服半钱,更量岁数如减与之。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十三:地榆

别名

地掬散(《医方类聚》卷五十七引《伤寒指掌图》)。

处方

地榆(锉)黄连(去须,微炒)犀角屑 茜根 黄芩各30克 栀子仁15克

制法

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日晚即壮热腹痛,便痢脓血。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入薤白5寸,煎至90毫升,去滓,候温服。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地榆

处方

地榆30克(洗净,去泥土)白芍药30克 阿胶22.5克(捣碎,炒令黄燥)甘草7.5克(生用)艾叶30克 小蓟根30克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地榆

处方

石榴皮 莲蓬(去茎)甘草(炒)罂粟壳(去瓤,蜜涂炙)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肠胃气虚,冷热不调,泄泻不止;或下鲜血,或如豆汁,或如豚肝,或脓血相杂,赤多白少,腹痛后重,遍数频并,全不入食。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通口服,不拘时候。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地榆

处方

赤芍茯苓(去皮)各180克 地榆(炒)干葛各250克 罂粟壳(蜜炒)360克 当归(去苗)90克 甘草(炙)120克 干姜(炮)60克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调和脾胃,涩肠止痢。主下痢已久,赤多白少,脐腹绞痛,里急后重,口燥烦渴,小便不利;或下痢纯白,或下血紫黑,肠滑不禁。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温开水调下。小儿视年龄大小,每服1.5~3克。

摘录

《仁斋直指》卷二十三:地榆

处方

地榆 黄耆 枳壳 槟榔 川芎 黄芩 槐花 赤芍羌活各3克 白蔹 蜂房(炒焦)甘草(炙)各1.5克

功能主治

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
《仁斋直指》卷二十三

《普济方》卷三二五引《家藏经验方》:地榆

处方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主妇人腹中瘀血,小腹隐痛,经水淋漓,色黯或紫黑有块。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米泔水200毫升,加砂糖一小块,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二五引《家藏经验方》


其他同名方

《传信适用方》卷二:地榆

处方

地榆2两(炒),御米壳4两(蜜炒),陈皮1两(浸洗,去白),藿香1两(洗去土),黄连1两,甘草1两(炙),苍术1两(米浴浸3日,炒)。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五色痢,里急后重,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大盏,煎至8分,去滓,通口服,并2服滓再煎作1服,共3服。

杨氏家藏方》卷七:地榆

处方

权壳(去瓤,麸炒)半两,诃子7枚(煨去核),甘草半两(炙),地榆1两,黄芩1分,赤芍药1分,白芍药1分,罂粟壳14枚(蜜炙焦黄)。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下痢纯血,脐腹(疒丂)痛,里急后重,昼夜频并。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空心陈米饮调下。

注意

脾胃弱者不可服。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七

《局方》卷六(宝庆新增方):地榆

处方

石榴皮、莲蓬(去茎)、甘草(炒)、罂粟壳(去瓤,蜜涂炙)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肠胃气虚,冷热不调,泄泻不止,或下鲜血,或如豆汁,或如豚肝,或脓血相杂,赤多白少,腹痛后重,遍数频并,全不入食。

用法用量

本方名“地榆散”,但方中无地榆,疑脱。

摘录
《局方》卷六(宝庆新增方)

杨氏家藏方》卷十三:地榆

处方

地榆1两,河子(煨,去核)1两,赤芍药1两,橡斗子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肠风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陈米饮调下。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三

《伤寒温疫条辨》卷四:地榆

处方

地榆2钱,当归4钱,白芍4钱,黄芩2钱,黄连2钱,栀子(炒黑)2钱,犀角(镑,磨汁)2钱,薤白4钱。

功能主治

整肠止痢。主伤寒温病,热毒不解,日晡壮热,腹痛,便利脓血,甚如烂瓜肉及屋漏水者。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入犀角汁,冷服。

注意

忌食辣、腥、硬物。

《圣惠》卷三十八:地榆

处方

地榆1两,木香半两,葳蕤2分,当归3分(锉,微炒),黄芩3分。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乳石发动,烦热腹痛,变为痢,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三十八

《圣惠》卷七十七:地榆

别名
处方

地榆3分(锉),干姜1分(炮裂,锉),当归3分(锉,微炒),龙骨3分,芎穷3分,艾叶半两(微炒),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熟干地黄1两,蒲黄半两,黄牛角(角思)1两(烧灰),白术半两,乌贼鱼骨3分(烧灰)。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妊娠损胎,下血不止,腹内疼痛

用法用量

阿胶散(《普济方》卷三四二)。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七

《圣惠》卷十三:地榆

别名
处方

地榆(锉)1两,黄连(去须,微炒)1两,犀角屑1两,茜根1两,黄芩1两,栀子仁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毒热木解,日晚即壮热腹痛,便痢脓血。

用法用量

地榆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三)。方中茜根,《准绳·疡医》作“葛根”。

摘录
《圣惠》卷十三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