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金匮要略》卷上:风引汤

别名

紫石煮散(《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癫痫汤(《普济方》三七八)。

处方
制法

上十二味,杵末粗筛,以韦囊盛之。

功能主治

清热熄风,镇惊安神。主治癫痫、风瘫。突然仆卧倒地,筋脉拘急,两目上视,喉中痰鸣,神志不清,舌红苔黄腻,脉滑者。

用法用量

每服6~9克,用井花水300毫升,煮三沸,温服100毫升。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七:风引汤

别名

风饮汤(《普济方》卷二四四)。

处方
制法

上十七味,哎咀。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主治两脚疼痹,肿或不仁,拘急,屈不得行。

用法用量

以水1.6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服。取汗佳。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七

《外台》卷十九引唐临方:风引汤

别名

风引大豆汤

处方

大豆3升,附子3两(炮),枳实(炙)4两,泽泻4两,橘皮4两,甘草(炙)2两,茯苓2两,防风2两。

功能主治

脚气,痹满上气,遍身胀,膝疼,并去风湿痛。

用法用量

风引大豆汤《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注意

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酢物。

摘录
《外台》卷十九引唐临方

《金匮》卷上:风引汤

别名

紫石煮散、紫石汤、引风汤、紫石散、癫痫

处方

大黄4两,干姜4两,龙骨4两,桂枝3两,甘草2两,牡蛎2两,寒水石6两,滑石赤6两,石脂6两,白石脂6两,紫石英6两,石膏6两。

制法

上为粗末,以韦囊盛之。

功能主治

除热瘫痫;除热镇心。主大人风引,小儿惊痫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药者。

临床应用

风痫:永嘉二年,大人、小儿频行风痫之病,得发例不能言,或发热,半身掣缩,或五六日或七八日死。张思唯合此散,所疗皆愈。

用法用量

紫石煮散(《千金》卷十四)、紫石汤(《外台》卷十五引《崔氏方》)、引风汤(《御药院方》卷十一)、紫石散(《普济方》卷一○○)、癫痫汤(《普济方》三七八)。《千金》本方用法有:大人顿服,未百日儿服一合,未能者,绵沾着口中,热多者日四五服。

注意

海藻、菘菜、生葱。

各家论述

1.《千金方衍义》:此方引风内泄,故用大黄甘草、桂心、滑石石膏以化风热;干姜以为反谍,使火无拒格之虞;紫石英寒水石以润血燥;赤、白石脂、龙骨牡蛎以补其空,绝风火复来之路。

2.《成方切用》:风邪内并则火热内生,五脏亢盛,逆归于心,故以桂、甘、龙、牡通阳气,安心肾为君;然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同居,火发必风生,风生必挟木势侮其脾土,故脾气不行,聚液成痰,流注四末,因成瘫痪,故用大黄以荡涤风火湿热之邪为臣;随用干姜之止而不行者以补之为反佐;又取滑石石膏清金以伐其木,赤、白石脂厚土以除其湿,寒水石以助肾水之阴,紫石英以补心神之虚为使。

3.《兰台轨范》:此乃脏腑之热,非草木之品所能散,故以金石重药清其里。

摘录
《金匮》卷上

《千金》卷七:风引汤

别名

风饮汤

处方

麻黄2两,石膏2两,独活2两,茯苓2两,吴茱萸1两,秦艽1两,细辛1两,桂心1两,人参1两,防风1两,芎藭1两,防已1两,甘草1两,干姜1两半,白术3两,杏仁60枚,附子1两。

功能主治

两脚疼痛痹肿,或不仁拘急,屈不得行。

用法用量

风饮汤(《普济方》卷二四四)。

摘录
《千金》卷七

《圣济总录》卷十四:风引汤

处方

大黄(锉,炒)4两,干姜(炮)4两,龙骨4两,桂(去粗皮)3分,甘草(炙)半两,牡蛎(熬)半两,凝水石1两半,赤石脂1两半,白石脂1两半,紫石英1两半,滑石1两半。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惊邪风痫厥癫,口有涎沫,牵引口眼,手足少小惊瘛疭,医所不治。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