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阴挺,即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甚至脱出于阴道口外,或阴道前、后壁同时有不同程度的膨出,甚至脱出阴道口外的症状。

 

本症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称“阴挺出下脱”,“产后阴下脱”;《千金方》称“阴脱”、“阴㿗”、“阴菌”、“阴痔”;《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称“阴下脱”;《校注妇人良方》称“阴挺下脱”;《叶天土女科》称“子宫脱出”。由于多发生于产后,故亦有“产肠不收”之称。

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气虚阴挺:有物自阴道脱出,卧或收入,劳累加剧,下腹重坠,腰部痠胀,神疲乏力,或小便频数,白带增多,舌质淡,苔薄,脉虚细。


肾气虚阴挺:阴中有物脱出,少腹下坠,小便频数,腰痠腿软,头晕耳鸣,舌质淡红,脉沉细。


气血两虚阴挺:子宫脱出,面色萎黄,皮肤干燥,头眩脑响,耳鸣眼花,腰痠骨楚,大便干燥,舌质偏淡,脉虚细数。


湿热阴挺:子宫突出阴道口外,灼热肿痛,或溃烂流黄水,小腹坠痛,带多色黄,心烦口渴,或小便热赤,次频而痛,或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多滑数。


鉴别分析


气虚阴挺与气血两虚阴挺:两者皆属虚证,但病因、病机有所不同。气虚阴挺,多由素体虚弱,中气不足,或分娩时用力过度,或产后劳力过早,导致气虚下陷,使维系子宫的胞络松弛,不能固摄宫体,致子宫位置下移;气血两虚阴挺,则系产后出血过多,气随血脱,子宫失于摄纳而引起。其辨证要点:气虚阴挺,常兼见少腹下坠,神疲乏力,小便频数等症;气血两虚阴挺,则兼见面色萎黄,皮肤干燥,大便燥结,舌质略淡等症。气虚阴挺,治拟补气升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加枳壳益母草;气血两虚阴挺,宜培补气血,方用十全大补汤,去肉桂,加鹿角霜


肾气虚阴挺:多由早婚多产,肾气亏损,带脉失约,胞无所系,或产时处理不当,损伤胞络,无力系胞而致。本症以经常腰痠脚软,腹坠尿频为辨证要点。治宜补肾养阴,温阳益气,方用大补元煎,加鹿茸粉、益母草


湿热阴挺:为本虚标实证。多由气虚下陷或肾虚不固,导致子宫长期脱出于阴道口夕卜,受到衣裤摩擦和感染,故表面溃烂,黄水淋漓。治宜清利湿热,佐以升提,方用龙胆泻肝汤,去木通,加生黄芪


本症亦可应用外治法:①枳壳60克,煎汤乘热先薰后洗外阴部,每日1〜2次。②乌梅15克、五倍子9 克、石榴皮9 克,用法同上。③苦参12克、蛇床子15克、生黄柏9克、白芷9克、枯矾6克,用法同上。

文献与评述

《诸病源候论•阴挺出下脱候》:“胞络伤损,子脏虚冷,气下冲则令阴挺出,谓之下脱,亦有因产而用力偃气而阴下脱者,诊其少阴脉浮动,浮则为虚,动则为悸。故脱也。“产后阴下脱候: “产而阴脱者,由宿有虚冷,因产用力过度,其气下冲则阴下脱也。”

 

《景岳全书•妇人规•前阴类》: “妇人阴中突出如菌如芝,或挺出数寸,谓之阴挺。此或因胞络伤损,或因分娩过劳,或因郁热下坠,或因气虚下脱。大都此证当以升补元气、固涩真阴为主。如阴虚滑脱者,宜固阴煎、秘元煎;气虚陷下者,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因分娩过劳,气陷者,寿脾煎、归脾汤;郁热下坠者,龙胆泻肝汤、加味逍遥散。”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前阴诸证》:“妇人阴挺,或因胞络损伤,或因分娩用力太过,或因气虚下陷,湿热下注,阴中突出一物如蛇,或如菌如鸡冠者,即古之㿗疝类也。属热者,必肿痛小便赤数,宜龙胆泻肝汤;属虚者,必重坠小便清长,宜补中益气汤青皮栀子,外用蛇床子乌梅、熬水薰洗之。更以猪油调藜芦末敷之,无不愈者。”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