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人:疰夏治疗三法
陈树人,一九二三年生,男,汉族,江苏省吴江市人。吴江芦墟中心医院中主任医师,师承宋爱人、李畴人先生。行医50余载.对温热病、脾病有专长。著有《陈树人医疗经验选编》。在全国省级医刊上发表医学论文四十余篇,传授弟子邹丽娟等三人。曾任吴江县第七、第八届人民代表,吴江县医药卫生学会理事。
疰夏好发于十岁以内儿童,其临床特征,为精神萎顿,身重肢倦,头晕低热,呵欠连连,多饮多尿,心烦自汗,不思饮食等症出现。
疰夏的治法,根据笔者经验,凡湿盛气虚者,用李东垣清暑益气法;凡证见气短、自汗、口渴、久咳不己,属肺肾两虚者,宜金水相生法;如见痰涎壅滞,形体羸瘦者,以谢利恒健脾扶胃法。现分述如下:
一、清暑益气法:治暑伤元气,头重足软,倦怠嗜卧,五心烦热等症。
例1.缪XX,男,8岁。1978年8月初诊。患儿头晕乏力;不思饮食,已有半月余。近则精神倦怠,日哺发热,四肢胸腹均有脓疱疹,滋水淋漓,搔痒难忍,舌苔白滑,边有齿痕,脉象濡细。时值炎暑当令,感受暑湿,湿之与热,皆伤气分,气分一虚,湿邪阻滞不化,中阳被困,输化无权,而成疰夏之症。方拟李东垣清暑益气法。
药用:党参10克,炙黄芪、炒苍术各6克,炙陈皮3克,焦神曲、炙升麻、煨葛根、炒泽泻、当归各6克,地肤子10克。
服药二剂,低热退,头晕减,脓窠滋水减少,渐思纳谷,再服三剂痊愈。
【按】本症系暑伤元气,证见低热缠绵,精神倦怠,肢体脓窠滋蔓,舌苔白滑,边有齿痕,脉象濡细,是属脾虚湿盛的疰夏症。方用李氏清暑益气汤,方中党参、黄芪大补元气,当归养血和阴,苍术黄柏苦燥通利,陈皮神曲健脾和胃,葛根升麻升清,泽泻地肤降浊。综观全方,有健脾益气,升清降浊,使脾气得健,暑湿自去。
二、金水相生法:治夏月热伤元气,汗出过多,或口渴溲多,津液耗伤,脉虚气短,神疲肢软,呵欠连连,久咳不已,肺肾两虚等症。
例2.顾X,女,11岁。1977年8月诊。
咳嗽咽干,神疲发热已有二月多,近则头晕时作,不思饮食,呵欠连连,心烦自汗,脉象虚细,舌质绛少苔,此肺肾两虚,阴虚疰夏也。治以雷少逸金水相生法。
药用:太子参10克,麦门冬、五味子、京元参各6克,川贝母5霓,炙甘草3克,扁豆衣6克。
服至第5剂,神精转好,咳嗽渐止,坚守原方出入,共服10剂而愈。
【按】雷氏金水相生法,是由生脉散化裁而来,即生脉散加元参、知母清滋肺肾,甘草协和诸药,使“金能生水,水能润金”,是雷氏治阴虚疰夏的妙法。如见壮热闭汗,烦躁脉数的阳症,必须忌用。
三、健脾扶胃法:治小儿疰夏,脾胃虚弱,不思饮食,或吐或泻,形体赢瘦,四肢乏力,胸脘痞闷,痰涎胶着,脉象细弱等症。
例3.钱X,女,12岁。1978年初诊。患者自诉,近年来,入夏必病,刻诊脉象细弱舌苔薄红,肢体倦怠,不饥不食,胸闷脘痞,时欲泛恶,大便泄泻,病交两月,形体羸瘦,此暑湿交困,脾胃失运,痰涎胶着所致,治以健脾扶胃法。
药用:党参、白术、茯苓、扁豆、陈皮、石莲肉各6克,砂蔻仁各1.5克,干藿佩各6克,赤苓6克,生米仁10克。随方出入,调治半月渐愈。
【按】本法遵循谢观治疰夏必须兼用健脾扶胃意。故选用局方参苓白术散加味,治脾胃虚弱所致的疰夏症,本法有补脾渗湿,调气行滞,和胃调中之功,适宜于疰夏因循失治,形体羸瘦者,用之颇效。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江苏中医杂志》1986年第7期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