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王庆其)
【原文】
黄柏二分 干姜三分 天麻 苍术 白茯苓 黄芪 泽泻 人参已上各五分 白术 炒曲已上各一钱 半夏(汤洗七次) 大麦糵面 橘皮已上各一钱五分
上件㕮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带热服,食前。
【评议】
李氏制半夏白术天麻汤,以半夏疗痰厥头痛,天麻除虚风内作,黄芪、人参泻火补气,苍术、白术除湿补中,泽泻、茯苓渗利水湿,橘皮益气升阳,干姜祛中寒,黄柏制烦躁,另用炒曲、大麦芽等消食和胃之品以助胃气。全方遣药章法有度,痰虚同治,标本兼顾,堪为临床借鉴。
清代程钟龄著的《医学心悟》中亦有半夏白术天麻汤一方,由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组成,主治风痰所致的眩晕、头痛等。
两者组成有所区别,功效主治亦不尽相同,临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现代临床上多用李氏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吸入性肺炎、高血压、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眩晕、失眠、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颈椎病、荨麻疹等病症。
【医案选录】
胡某,男,41岁,农民。2001年3月12日初诊。
主诉:全身瘙痒,起风团,反复发作4年。
现病史:患者于4年前因酒后遇冷出现全身瘙痒,起风团,抓搔后融合成片,寝食难安。经中西药治疗(药物不详)后症状消失。半月后又出现上述症状,经治疗后好转。从此以后,反复出现上述症状,两次发作间隔最长不超过2个月。且随发病次数增加,治疗效果越来越差,严重时一次病程超过1个月而不愈,痛苦异常。近半月来奇痒难耐,全身密布风团块,经中西药反复治疗不见好转而来求治。现症全身密布风团,高出于皮肤,色苍白,无脱屑,无渗出物。伴眩晕恶心,胃脘满闷,食欲减退,反酸,吐清水,形寒肢冷,夜寐不安,体胖。舌质淡胖、苔白厚腻,脉弦滑。
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
中医诊断:瘾疹。
病机分析:素体肥胖,又被酒湿所困,故易于痰湿为患,出现眩晕、恶心、食欲减退、吐清水等症;痰湿泛于肌肤,与风邪相搏,肌肤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故反复出现瘾疹、瘙痒,久治不愈;痰湿困脾,中阳被阻,故胃脘满闷,形寒肢冷。辨证:饮泛肌肤,痰湿困脾,并夹风邪。治则:化痰饮,温脾阳,佐以祛风。方用李氏半夏白术天麻汤去黄柏加蝉蜕。
处方:
法半夏9g,陈皮9g,白术12g,天麻9g,苍术皮9g,党参6g,茯苓15g,泽泻8g,黄芪8g,干姜1g,麦芽12g,神曲10g,蝉蜕6g。每日1剂,水煎服。服3剂痒即大减,诸症显著好转。服至第8剂诸症消失。嘱其续服10剂,巩固疗效。随访两年未再发。
按语:从组方来看,李氏半夏白术天麻汤实质上寓有六君子汤。具有补脾胃化痰湿之功,更有神曲、麦芽消导痰湿,泽泻与茯苓配合渗利水湿,苍术、干姜、半夏配合燥湿化痰,其化痰饮之力甚强。又有黄芪升阳,配合六君子汤以增强补脾功能,能治生痰之源,有治本之功。用天麻平肝息风,抑木意即培土,更有利于补脾。诸药合用,药味虽多而不杂乱,组方严谨而功效强大。证之临床,该方除用于原书介绍的痰厥头痛、眩晕之外,凡属痰湿为患的病证,特别是兼有脾虚的痰湿之证,均有立竿见影之效。本人在临床上,广泛用之治疗多种疑难病证,多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荨麻疹临床上以痰论治者不多见,笔者根据其痰湿为患的病机,以化痰为重,兼补脾胃,用李氏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取得捷效。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脾胃论〉评注》,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王庆其。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