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心衰
冯女,46岁。2015年2月13日诊。头晕、头痛15年,胸闷气喘、心悸无力等2年。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患者15年不明原因地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经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多年来服药不规范,血压控制不理想,常在160/100MHG上下波动。近2年来,患者出现胸闷痛、心悸气喘、下肢肿胀等不适,每在活动后加重。经郑州市某医院心内科检查,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心功能Ⅲ级)。曾多次住院应用抗凝、活血化瘀及强心利尿等剂,病情仍时有波动。经其他患者介绍,前来就诊。
证见:面色灰暗,胸闷气喘,难以平卧,心悸汗出,纳差呕恶,畏寒少尿,四肢逆冷,双下肢中度水肿,口唇紫绀,舌暗苔白,脉沉细涩。诊断为心水、喘证、心悸,证为心肾阳虚,心脉痹阻证。
治以温补心肾,化瘀利水;方用真武汤、四逆汤及苓桂术甘汤三方合方加减:附子30g(先煎),干姜30g,白术15g,茯苓20g,桂枝20g,白芍15g,党参15g,五味子15g,炙甘草15g,益母草60g,生姜15g,大枣15g。水煎服,每日1剂。并配合西药降压、强心和利尿等药服用。
2月20日二诊:胸闷气喘好转,已能平卧,纳食改善,汗出已止,水肿减为轻度水肿。嘱继续按前方服药。
2月28日三诊:水肿消失,其它症状皆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可适量活动。予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配合降压、强心和利尿等西药服用,以巩固疗效。
1年后回访,患者身体状况良好,可适当活动。
按: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难治性疾病之一,是指真脏损伤、心体受损、心脏功能衰竭所致的危重病证,属于中医学“心水”、“心痹”、“喘证”等疾病范畴。《素问·痹论》说:“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也说:“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阳化气,阴成形”的著名论点。水不自行,赖阳气以动。“心水”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病位在心,其病本在肾,涉及脾肺等脏。若外邪侵袭,饮食起居失常;或劳倦内伤,均可导致心肾阳虚,肺不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终至膀胱气化无权,三焦水道失常,水失所主,不循常道,溢于皮下,发为水肿。由此可见,心水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肾阳虚、心阳不振为本,积水停饮为标。据其病机,治当以温肾健脾、化气利水为主,方选真武汤合四逆汤温补脾肾、回阳利水,配以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利水渗湿。合方后成为治疗心衰的应对之方。伴有瘀血证者,酌加益母草、桃仁、红花等活血之品;伴有痰浊证者,酌加半夏、瓜蒌、远志等化痰之品。
像心衰这类疾病,凶险急重,死亡率很高。患者常常首选西医救治,其结果疗效不如人意。不少中医师也认为中医药治疗心衰无用武之地,但实际上中医药治疗此类疑难疾病,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山西已故著名老中医李可数十年单独应用中医中药成功救治了无数被西医宣布死刑的心衰患者,一些多年前被救治的患者至今还健康地活着。证明了祖国医学不但能治疗心衰这些难治性病症,而且效果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这大长中医药工作者的志气。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吴建华,来源华夏中医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共建专业中医数据库。投稿文章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投稿邮箱:414427872@qq.com,邮件标题为文章名+作者+联系方式。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