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黄耆汤

处方

黄耆(锉)半两,当归(切,焙)1两,大黄(锉,焙)1两,槟榔(煨,锉)1两,枳实(炒)3分,防已3分,木香3分,黄芩(去黑心)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肠风壅,积滞不通,变成气痔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黄耆汤

处方

黄耆(锉)1分,蒺藜子(炒,去角)1分,黄芩(去黑心)1分,大黄(锉,焙)1分,甘草(炙,锉)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丹毒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4分,下朴消半钱匕,去滓,食前分2次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黄耆汤

处方

黄耆2两(锉),芍药2两,甘草2两(炙),赤茯苓2两(去黑皮),人参2两,石膏2两(碎),生地黄2两(切,焙),生姜2两(切,焙),麻黄2两(去根节,汤煮,掠去沫),麦门冬(去心,焙)2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乳石发,胸背头中游热。

用法用量

每服4钱匕,水2盏,加竹叶10片,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早晨日午夜卧各1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圣济总录》卷一一○:黄耆汤

处方

黄耆(锉)1两半,茺蔚子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地骨皮1两,玄参1两,黄芩(去黑心)1两,知母(焙)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眼睑硬赤肿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黄耆汤

处方

黄耆(锉碎)1两,芍药(锉碎)1两,枳壳(去瓤,麸炒),牡蛎粉1两,羚羊角屑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产后蓐劳,肌瘦烦闷,喘急多汗,倦怠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半,猪肾1枚(切去筋膜),生姜5片,同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圣济总录》卷一一四:黄耆汤

别名
处方

黄耆(锉)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菖蒲(米泔浸1宿,切)1两,木通(锉)2两,磁石(火烧醋淬17遍)3两,五味子1两1分,防风(去叉)1两1分,玄参1两1分,人参1两1分,杜仲(去粗皮,锉,炒)1两1分,白茯苓(去黑皮)1两1分,熟干地黄(焙)1两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风聋,飕飕如风雨钟盘声,或时出清水,或有脓汁;五聋鸣闹,不闻人声,出黄水;耳内生疮。

用法用量

菖蒲汤(原书卷一一五)。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黄耆汤

处方

黄耆(锉)1两半,生干地黄(焙)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升麻1两半,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当归(切,炒)半两,芍药半两,远志(去心)半两,甘草(生)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产后乳结核,或肿痛,渐成痈,烦热。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其他同名方

《圣济总录》卷一七一:黄耆汤

处方

黄耆(锉)1两,麻黄(去节)1两,甘草(炙,锉)1两,当归(切,焙)1两,细辛(去叶)1两,桂(去粗皮)1两,芍药1两,人参1两,牛黄(研)1分,蛇蜕1寸(炙焦黄),蚱蝉(炒)4枚(并微炙,去翅足),蜣螂4枚(并微炙,去翅足)。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风痫,发无时,数下之后,风虚不足。

用法用量

3-4岁儿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放温服,日3-4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黄耆汤

处方

黄耆3分,人参3分,当归(切,焙)半两,芍药半两,甘草(炙,锉)半两,芎半两,细辛(去苗叶)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吐(口见),胸中冷气停结。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分2次温服,早、晚各1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圣济总录》卷一七七:黄耆汤

处方

黄耆(切,焙)1两半,人参1两半,芍药1两半,当归(切,焙)1两,甘草(炙)1两,芎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胎寒,腹中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以水1小盏,加生姜2片,煎至5分,去滓,分3次温服,早晨、日午、近晚各1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黄耆汤

处方

黄耆(锉)半两,芎半两,干姜炮制)半两,人参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当归(切,焙)半两,甘草(炙)半两,桂(去粗皮)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下痢白脓;小儿胃风,腹胀下痢。

用法用量

1岁儿每服1钱匕,水半盏,同煎至3分,去滓,分2次温服,空心、日晚各1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黄耆汤

处方

黄耆(锉)半两,连翘半两,升麻半两,恶实(炒)半两,玄参1分,丹参1分,露蜂房(炙)1分,枳壳(去瓤,麸炒)1分,甘草(炙)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痈疽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兰室秘藏》卷下:黄耆汤

别名

调元汤、参耆饮

处方

黄耆2钱,人参1钱,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

内固外护,扶阳助气。主小儿惊风。小儿虚弱痘证。元气虚弱,精神倦怠,肌肉柔慢,面青(白光)白,饮食少进,睡卧宁静而不振者,不分已出未出者。

用法用量

调元汤(《痘疹心法》卷二十三)、参耆饮(《准绳·幼科》卷四)。本方方名,《直指小儿》引作“保元汤”。用水一盅半,生姜一片,煎至五分,不拘时服。

注意

气壮实者不宜。

各家论述

1.《兰室秘藏》:此三味皆甘温能补元气,甘能泻火,《内经》云:热淫于内,以甘泻之,以酸收之。白芍药酸寒,寒能泻火,酸味能泻肝而大补肺金,所补得金土之位大旺,火虚风木何由而来克土,然后泻风之邪。(2)《直指小儿》:人参、黄耆、甘草性味甘温,专补中气而能泻火,故虚火非此不去也。三味之剂借以治痘,以人参为君,黄耆为臣,甘草为佐,上下相济,治虽异而道则同。予尝计其药性之功,用黄耆能固表,人参能固内,甘草能解毒,究其治痘之宜治,必须此三味之神品。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黄耆汤

处方

黄耆(锉)1两,白术(锉,炒)1两,牡蛎(熬为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防风(去叉)1两,生干地黄(焙)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产后荣卫虚损,汗出不止。产后阴虚,又遇邪,虚汗不止。

用法用量
各家论述

《济阴纲目》:黄耆得防风其功愈大,为易于固表也;牡蛎肾家药也,以肾液入心为汗,故止汗又宜固肾,其他可意解也。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