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颜面疔疮是发生于额、颧、颊、鼻、口唇等部的疔疮,因部位不同而有眉心疔、眉棱疔、额疔、人中疔、锁口疔、唇疔等。因火热毒邪为患,可从内发,由脏腑火热蕴积而生;可从外受,如皮肤破损,外感风毒热邪所致。若火毒结聚,热旺内腐则化脓外溃;若火毒炽盛,内燔营血,则为走黄重证。


初起,颜面某处皮肤起一粟粒样脓头,痒麻相兼,后即红肿热痛,范围小但根脚深硬如钉。中期(第 5〜7日),肿势增大,疼痛加剧,脓头破溃。后期(第7〜10日),肿势局限,顶高根软溃脓,脓栓随脓外出,肿消痛止。初起、中期可伴发热等,后期则热退,一般10〜14天可愈。


疔与疖的区别。疖红肿范围不超过3mm、无明显根脚,一般无全身症状,范围小,生于浅表,红肿热痛,易脓易溃,可与疔相区别。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火热毒蕴

1.临床表现:颜面某处皮肤突然发生一粟粒样脓头,初起痒麻,后即红肿热痛,外形高突,根脚收束,深硬如钉。伴恶寒发热,或发热烦渴。舌红苔黄,脉数。

2.病因病机:热毒由内发或外受,蕴结肌肤,气血凝滞而成局部疔疮。

3.治法:清热泻火解毒。

4.方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合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加减;

药物:银花15〜30g,紫花地丁15〜30 g,野菊10〜15g,蒲公英15〜30g,黄连10g,黄柏6〜10g,山栀10g,黄芩15g。

方义:上药大队集合清热解毒,荡涤热毒,以期肿痛全消。

加减:红热疼痛甚者,加紫草赤芍、蚤休、丹皮凉血解毒。心烦口干者,加竹叶连翘清心泻火。

5.变通法:兼见湿热者,宜用五味消毒饮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加减,后方用萆薢薏苡仁黄柏丹皮泽泻茯苓,可清利湿热


(二)火毒炽盛

1.临床表现:若疔疮陷里无脓,皮色黯红,边界不清,向四周扩散。高热寒战恶心呕吐胸闷气促,神志昏糊,四肢抽搐,发斑衄血。舌质红绛而干,脉数。

2.病因病机:疔毒走散,入于营血,内陷心包。

3.治法:清营凉血解毒。

4.方剂清营汤《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羚羊角粉3〜6g(分冲),玄参15〜30g,生地30g,麦冬15g,赤芍15g,银花15g,连翘15g,黄连10g,竹叶10g,丹皮10g。

方义:生地赤芍丹皮清营凉血,玄参麦冬养阴清热,银花、连翘黄连竹叶解毒泄热,羚羊角粉息风定痉。

加减:热甚加石膏知母清热,成神昏加用安宫牛黄丸开窍。

5.变通法:可用银花解毒汤(《疡科心科集》)合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加减,药如水牛角地丁、银花、连翘丹皮赤芍黄连生地,亦清胃凉血之剂。


外治法


初起宜箍毒消肿,用金黄散、玉露散以金银花露或水调成糊状围敷,或千捶膏盖贴,或六神丸、紫金锭研碎醋调外敷。脓成宜提脓祛腐,用九一丹、八二丹撒于疮顶部,再用玉露膏或千捶膏敷贴。若脓出不畅,用药线引流。若脓已成熟,中央已软有波动感时,可切开排脓。溃后宜提脓祛腐,生肌收口。疮口掺九一丹;外敷金黄膏;脓尽改用生肌散太乙膏或红油膏盖贴。


【简易方药】


1.野菊花麻黄、苍耳头、豨莶草、紫地丁半枝莲、草河车、陈酒、诸药用常规剂量,每日1剂,水煎服。

2.五虎丹:水银60g,火硝180g,皂矾130g,白矾180g,食盐90g,共研末,入罐,置炭炉上溶化复胎。待冷,将罐口倒置一瓷盘内,用5寸宽桑皮纸搓条涂上浆糊围合盘罐口,外用煨石膏粉调糊围住不让泄气。将盘罐置装满黄沙土之大缸钵中,留罐底于沙外约2cm。先置1〜2块燃炭于罐底上文火烧1小时,继用5〜6块燃炭文武火烧1小时半,再则用燃炭武火烧1小时。灭火,取盘罐,见盘内如雪花样银汁白霜即成,装瓶备用,或制成引条备用。外用插入疮头引流化腐。

3.野菊花根,煨存性后研末,加少量冰片混匀。用时将药末调茶油敷患处,若敷上的药能持续保存,则不必换药,也不必配合内服其他药物。

文献与评述

颜面疔疮患者有全身症状者宜静卧休息,并减少患部活动。除用清热解毒、清营凉血之剂内服外,尤其要配合外治诸法。忌内服发散药和灸法,忌早期切开及针挑,忌挤脓,以免疔毒走散入血。平素不要过食膏粱厚味,患疔后忌食烟酒及辛辣、鱼腥发物。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