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候氏黑散治下利(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524

时间:2022-01-06

高玉明医案


张某,男,52岁。腹痛、腹泻,粘液便13年。延医多方治疗,遍涉抗生素、激素、柳氮磺胺吡啶、甲哨唑、补脾益肠丸等药,时好时坏,每逢气候变化、饮食不周、情绪波动而症状加重。1周前不慎冷饮后旧恙又作,肠鸣作响,泻下粘液便间夹血丝,日行4~5次,头晕头重,乏力,畏寒。结肠镜检查:肠腔12~14cm处有充血水肿,出血点、颗粒改变,2处糜烂面,触及出血。报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乙状结肠及降结肠段)。大便常规化验无异常。大便潜血阳性。经用侯氏黑散加蛇舌草、地榆灌肠,合并嚼服乳酸菌素片,27天后大便成形,日行1次,腹痛肠鸣、头晕、畏寒均消失,改为散剂,再服半年,肠镜检查,恢复正常,1年后追访无复发。


(江苏中医1993;<10>:10)

  

按语:(原按)慢性结肠炎,其证多系本虚标实,寒热(湿)夹杂,中阳不运,升降失调,治宜调补脾胃,升阳除湿为务。调补之法,以甘为主,寒温并调。方中既有参、术、茯苓益气健脾,又具防风桂枝、杭菊、细辛驱风之剂。肠鸣腹泻,胃肠蠕动异常,中医谓之风入肠胃,故投驱风之剂,此风能胜湿之谓也。《医门法律·飧泄》曰:“……风邪伤人,必入空窍。而空窍惟肠胃为最”。亦寓东垣升阳益胃之理。菊花常施之疏风清热,清利头目,现代药理研究,菊花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杆菌、人型结核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防风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也有抑制作用。黄芩干姜寒温并调,当归川芎活血行血。桔梗,《别录》谓:“利五脏肠胃。”《药性论》谓:“治下痢,破血,去积气。”煅牡蛎固涩敛阴。明矾收敛止血,涩肠止泻,祛风痰,收湿止痒,有使蛋白质凝固之作用。溃疡性结肠炎既有脾胃气虚,中阳不振,又有湿热留恋肠中,加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地榆与蛇舌草肠道给药,直达病所,效力更宏。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本案选自《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