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峰再障医案二则
家父认为"再障"大体属于祖国医学虚痨病(血虚、血极、血脱等)范畴。《灵枢·决气篇》曰∶"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究其发病部位,主要是在于脾肾两脏,缘以肾为先天之根,脾是后天之本,人生 子先天,而成于后天。肾藏精,肾主骨生髓,精髓为血之本源,脾主运行津液,谷化精微以生营血。《灵枢·决气篇》云;"巾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灵枢·五癃津液别篇》 曰:"五谷之精液和合而成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由此可见,脾肾两脏是资生血液的源泉,考其"再障"的发生,多半是由于内因和外因所形成。如先天不足,体质素虚,或过劳伤肾,以至肾气虚损,精髓枯竭,因而不能滋生血液,或饮食失调,思虑过度则伤脾,脾虚则失生血、统血之功。或由外邪侵人肌体,潜伏于内,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血液为之枯涸。综上所述,"再障"的发生是由内外因素所形成的一种严重疾病,对生命危害极大。此证治疗应从补肾助脾,养血益气,或育阴潜阳、清热生津等法着手。《难经》云∶"损其肾者益其精"此之谓欤。再者由于"再障"的病因和出现的症状不同,其治法亦异,下面介绍几个病例以资参考。
冯××,男,39岁,工人,1961年11月初诊。
颜面苍白,经常头晕耳鸣,腰膝痠软,倦怠,纳呆,时而皮肤及牙龈有出血点, 素体虚弱,易感冒,曾在某医院检查,全血细胞减少,骨穿证明实属"再障",当时被视为不治之症,十分痛苦,请家父医治。诊见∶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方一∶ 首乌20克 熟地20克 萸肉25克 杞果25克 当归15克 阿胶10克 人参5克 黄芪25克 白术10克 陈皮10克鱼膘10克,水煎服。
二诊∶ 连服5剂,自觉症状明显好转,但食欲欠佳,依上方去熟地,加焦三仙各15克 砂仁10克,水煎服。
三诊∶ 服药3剂,自觉症状更加好转,食欲增加,又服3 剂,查全血细胞均有增高。
四诊∶ 病人时有牙龈出血, 皮肤有出血点。 方四∶ 茯苓15 克 远志15克 枣仁10克 藕节20克 龟版20克 焦山栀10克生地15克 丹皮15克 生白芍15克,水煎服。
五诊∶ 服药6剂, 牙龈出血基本控制, 皮肤出血点大体消失。改投一方继续服用。连续随访三年,病状未见复发,尚能做一般轻微工作。
按∶家父认为,此证属于"脾肾两虚型"。由于妄劳过度则伤肾, 肾伤则精髓枯竭,无以生血,血亏则颜面苍白,腰为肾之府,肾主骨开窍于耳,肾虚则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无力。饮食不节则伤脾,脾主肌肉,以营四末,脾气虚弱则四肢倦怠、饮食不振。脾虚不能统血,则血液妄行,溢于肌肤而出现淤点或有齿龈出血等症。
姜××,女,32岁,某商店营业员,初诊∶1977年3月。近三个月来,颜面萎黄,头晕心悸,形瘦神疲,午后发热,失眠盗汗,时有鼻衄及牙龈出血,月经不调。曾在某医院确诊为"再障"。舌干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肾养血,育阴潜阳,健脾益气。
方药∶龟板20克 生地15克 知母15克 黄柏5克 元参15 克 萸肉15克 沙参15克 阿胶10克 鹿胶5克 当归15克 白芍15克 黄精15克 水煎服。
二诊∶服10剂,感觉良好,症状减轻,饮食稍差,于上方加焦三仙各10克 水煎服。
三诊∶服8剂,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西医各项化验检查均有好转。
四诊:为巩固疗效,配"骨髓丸"常服,双花50克 连翘50克 穿心莲25克 鸡血藤25克 当归25克 黄精30克 大枣50克 桂元15克 砂仁15克 熟地50克 首乌50克 龟板25克 阿胶25克 牛骨髓100克 共熬成膏服之。
按:此病由于素体虚弱,或感外邪,邪气潜伏于体内,郁久化热,灼伤阴液,阴血不足则阳气偏盛,阳盛则阴虚,阴虚生内热,故有盗汗、失眠等症,治法应以滋骨养血,育阴潜阳。
版权声明:
本案选自《吉林省名老中医经验选编》,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