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温宣透法治疗漏证一例
任某,女,42岁。小腹部发冷、时有漏下两年,多方求治无效,近日加重。大便偏硬,小便尚可。护垫上常有指甲盖大下血迹,血迹周边是水印。月经常推后,见紫暗血块。易疲乏,两肩冷,盛夏亦穿长袖。体型偏瘦,舌淡胖苔薄腻,两手脉沉弦。前医从肝寒夹水饮论治,五苓散加附片、吴茱萸、小茴、肉桂等,患者服后小腹部冷感减轻,但出现牙痛、牙肿症状,乃求治于予。先予逍遥散、当归芍药散加升麻、黄连、白芷、生晒参消息之:
柴胡6g、当归10g、白芍15g、炒白术15g、茯苓15g、泽泻12g、升麻12g、黄连4g、白芷6g、生晒参6g。3剂
牙痛、牙肿缓解,大便比以前稍好解。其余症状无进退。增失眠症状,舌如前,心、脾脉不足,余脉仍沉弦。从心脾不足论治,归脾丸去木香加肉桂、吴茱萸:
黄芪30g、红参10g、炒白术15g、茯苓、大枣20g、枣仁20g、远志6g、当归10g、元肉20g、肉桂6g、吴茱萸6g。3剂。
睡眠稍可,腹冷稍缓,漏下依旧,牙又感觉有点肿痛,大便又难。舌淡胖苔腻,两手脉又变沉弦。患者反复强调两肩冷,于是考虑除虚证因素外,可能存在风寒之邪陷入肝脾经的情况。乃追问发病之由,患者告之两年前一次腹泻,经治疗后即出现腹冷、漏下之症。从发病及现在病情推断,可能当初肝脾虚受风寒之邪,经用清热、固涩之剂治疗。虽然不再腹泻,而风寒内陷,寒凝血瘀,加之素体肝脾不足,水饮内停,多种因素导致腹冷、漏下。治疗当内固肝脾、化水饮、外散寒邪。仍以逍遥散、当归芍药散为主,加羌活、桂枝、荆芥穗、防风、苍术、生晒参等:
柴胡6g、当归10g、白芍15g、炒白术15g、茯苓15g、泽泻12g、羌活6g、桂枝6g、荆芥穗6g、防风6g、苍术10g、生晒参6g。3剂
服一剂后月经即来,电话询问药可继续服否,嘱两日服一剂。药尽经停,漏下亦戛然而止。查左脉偏弦,右脉偏紧。上方加黄芪15g又服用3剂,至7月23日,患者言两肩冷已转至上臂,小腹又感觉稍微有点冷,两手脉细缓。乃以补中益气汤去甘草合五苓散加肉桂、吴茱萸、白芍治疗。此患者今后还会继续治疗。
按:此例舌淡胖、脉沉弦,很容易单纯从饮邪考虑。但从前医治疗来看,效果不是很令人满意。舌脉很典型,而不能取效,说明还有其他因素存在。首诊用升麻、白芷等药,纯属为了治疗牙痛,谈不上第一次就想到用辛温之品去透寒邪。二诊亦没有考虑到治病求本,而是越转越远,去治疗症状去了。当然患者可能存在心脾两虚的虚证,但是用归脾丸毕竟属于后面的工作。第三诊才谈得上主动去解决内陷之邪,而用辛温之品后,就见到紧脉,可见寒邪郁闭之深。而肩冷转至上臂,寒邪一步步往外走,临床之生动,可见一斑。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刘平,来源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