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陈湘君:治疗红斑狼疮,这些药物的剂量一定要大!

四君人参

浏览:404

时间:2020-09-24

准确掌握剂量的增损对于提髙临床疗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有“中医不传之秘是药量”的说法。


先生在临证时非常注意药量的变化,且常常药用重剂,单刀直入,出奇制胜。


一、如青蒿功能清热解暑,退虚热而不伤阴,一般每剂用15~30g已属大剂。


陈师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热不退,面见红斑,清热解毒凉血诸品应用的同时,当重用青蒿以退其热,每剂药量可用到60g,临证观察亦见青蒿每剂30g而热不退者,增至60g往往数剂而热清,且面部或肢体红斑也随之减退。


如曾治一王姓“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患者,发热不退,面颊蝶形红斑,口干欲饮,目赤溲黄,腰酸时作,舌质红,脉细数。


先生据上述症状、体征,认为该患者体内热毒深重,虽有腰酸等肝肾不足之象,但目前以热毒亢盛为主,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滋补肝肾:


青蒿30g,草河车30g,金银花30g,水牛角(先煎)30g,茅莓根15g,白芍30g,牛膝15g,枸杞子15g,红花9g,清甘草9g。


7帖后口干目赤溲黄好转,但体温不退,面部红斑依旧。此乃体内热毒充斥,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遂将方中青蒿改为60g,再进14帖,即热清而红斑渐消,强的松从每日40mg逐渐降至日服10mg。


二、先生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肝肾阴虚是发病之本,故应重用白芍以柔肝养阴。


从现代药理学角度看,白芍能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扩张血管,并参与人体免疫调节。临床上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有脉管炎、雷诺征患者,每日剂量可达60g,疗效颇佳。


如治一位舒姓“系统性红斑狼疮”青年女患者,伴见雷诺征,入冬后两手指色红发紫疼痛,如遇冷水则手指发白,疼痛加剧,两下肢冷痛、色暗。


先生认为该病例为热毒煎熬营血而致血瘀,遇寒则脉管收缩,血行不畅而血瘀更甚。当在清热解毒、滋补肝肾方中重用白芍


处方:白芍60g,生黄芪30g,当归12g,川芍30g,牛膝15g,制首乌15g,草河车30g,地龙15g,甘草9g


连服20余帖,患者两手及下肢冷痛、紫暗逐渐缓解。


三、黄芪功能益气健脾,利水消肿,一般剂量12~15g,先生在治疗狼疮性肾炎时,生黄芪每剂多用30~60g,甚或更多。


该药配合补脾固涩之品,不但能消除蛋白尿,改善患者全身症状,还有利于治疗过程中逐步撤减激素。


如治杨某,29岁,女性,“狼疮性肾炎”7年,蛋白尿>500mg/L,下肢浮肿,面色少华,两颊见少量红斑,口干欲饮,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苔薄舌质红,脉细小数。


曾用雷公藤制剂,昆明山海棠及激素治疗,就诊时服强的松30mg/d。


先生认为患者属气阴两虚,肝肾不足而体内热毒未除,治疗当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为主,佐以清热解毒:


黄芪60g,白术12g,猪苓20g,茯苓20g,芡实20g,生地20g,龟板(先煎)15g,金樱子30g,覆盆子30g,鸡血藤30g


此方加减连服2年余,患者尿蛋白量从500mg/L降至60mg/L。下肢浮肿消退,面部红斑消失,乏力腰酸等症也明显好转。


四、先生认为增大药量以提高疗效的经验在历代中医文献中都有记载。


张锡纯就主张用大剂量大黄治疗其他药物乏效的疮疡疔毒,每剂用量30g。而张氏在治疗阴虚劳热时,生山药每剂用到120g。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病程长、病势重,如用药轻则不足以克病,欲起千钧之石,须有千钧之力。处方时加大方中主药的剂量,使之功专力宏,再辅以他药,则疗效应手自不待言。

关联词条:

  • # 红斑狼疮
  • # 陈湘君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