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50年头冷痛案辨治思路详解

四君人参

浏览:814

时间:2020-09-14

甘,女,75岁。本院某职工之公婆。2017-03-08初诊:50年前产后,因缺人照理,生产后就自行洗衣做饭,感受风寒湿之邪,出现头冷痛,50年来反复发作,极为痛苦。近2月头部冷痛加重,不能吹风,必以厚帽捂头方可,兼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力,手麻,畏冷,四肢不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1.血管神经性头痛 2.膝关节退行性变

中医诊断:头痛

病机肾阳不足,寒湿入络

治法:温阳通经,散寒祛湿

方选:白术附子汤加减

制附片10g(先煎),白术10g,茯苓30g,藁本10g,补骨脂10g,杜仲10g,怀牛膝15g,当归10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10枚。7付。


辨证思路分析:头痛之病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盖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阻抑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发生头痛。诚如《医碥•头痛》说:“头为清阳之分,外而六淫之邪气相侵,内而六腑经脉之邪气上逆,皆能乱其清气,相搏击致痛。”


患者系产后发病,产后气血亏虚,卫外不固,患者头部冷痛,可推知为外感寒湿之邪乘虚外袭,客于肌肤腠理,经久不治,留经络《景岳全书》主张:“凡诊头痛者,当先审久暂,次辨表里”,认为“盖暂痛者,必因邪气,久病者,必兼元气。”患者年老,肾精亏虚,肾阳不足,又有寒湿之邪,损伤阳气,寒凝经脉,故头痛加重。故本病病机总属肾阳不足,寒湿入络。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腰为肾之府,膝为肾之用”,患者肾阳不足,寒湿入络,经气不畅,故见膝关节疼痛、手麻。


故用白术附子汤加减,温阳通经,散寒祛湿。方中白术附子温经通阳,散寒祛湿。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组成桂枝汤,《经匱要略论注》所云:“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故用桂枝其义有二;一在于祛邪出表,使寒湿之邪有出路,二可以温阳通经。茯苓甘平,用大剂量之茯苓淡渗利湿当归甘温,用以散寒活血通经。“久病必穷于肾”,用补骨脂杜仲、怀牛膝温阳补肾,强筋健骨。藁本散寒止痛。


2017-03-15二诊:头痛好转,膝关节疼痛不能蹲下,手指冷,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制附片10g(先煎),白术10g,桂枝10g,白芍10g,茯苓30g,干姜6g,补骨脂10g,骨碎补10g,杜仲10g,续断10g,藁本10g,白僵蚕10g,全蝎3g(研沫吞服),蜈蚣1条(研沫吞服),炙甘草10g。7付。


辨证思路分析:患者症状有所缓解,故仍用上方。然患者仍觉冷,加用辛温之干姜以温阳散寒。患者病程长,久病入络,非草木之品所能宣通,必假虫药搜络开痹,用三虫散通络止痛。


2017-03-23三诊:头冷痛除,勿需戴帽,诸关节疼痛减轻,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上方去白芍。14付

辨证思路分析:效不更方。白芍偏凉,与患者病机相悖,关节疼痛已减轻,故去之。


2017-04-06四诊:唯膝内眼疼痛,活动尚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制附片10g(先煎),桂枝10g,熟地黄15g,山茱萸10g,补骨脂10g,骨碎补10g,杜仲10g,藁本10g,茯苓30g,白术10g,干姜6g,川芎20g,炙甘草10g。14付。


辨证思路分析:患者目前唯有膝内眼疼痛,上症大减,用右归丸温补肾阳干姜苓术汤温阳散寒祛湿,以治其本,巩固疗效。久病入络,用川芎活血化瘀通络。 

关联词条:

  • # 头痛
  • # 关节疼痛
  • # 恶风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毛以林,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站联系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