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麻黄的学习和思考
在学习中药学的时候,我一直都围绕三个点:定性,定位,定量。所谓的定性就是它有什么功用?是寒是热。定位就是它的归经,它在人体的什么部位发挥作用。定量就是它用多少量比较合适?还有它的副作用如何回避,我们如何利用副作用。
在《神农本草经》里,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治咳嗽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治外感发热,麻黄经常能用上。治咳嗽也常用。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我常用治咳嗽的民间土方:小儿因风寒所导致的咳嗽,舌质正常,舌苔发白,常连咳不止,无痰。用麻黄3克,配冰糖7块,蜂蜜三勺,放水一起煮,口感好,小孩爱喝,效果非常突出。
肺热咳嗽,我常用麻黄配白菊花,而且这个药对还有明目的作用,要给予重视。温疟,我遇到的很少,没有经验可谈。
《别录》里说:止好唾,消赤黑斑毒。止好唾和近代我们用麻黄来治小儿遗尿症可能有相通之处。消赤黑斑毒,我在临床上用来治黄褐斑,效果令人满意。常用方剂有麻杏薏甘汤。
《药性论》说麻黄治皮肉不仁,平时所遇到的肌肉麻木证,我常用麻黄配鸡血藤治疗。
我们再看看在《伤寒论》里是如何运用麻黄的。麻黄甘草汤,越婢汤,用来治水肿。小续命汤用来冶中风。麻黄汤,小青龙汤,葛根汤用来治外感风寒,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用来冶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醇酒汤用来冶黄。小青龙汤,麻黄射干汤用来治咳喘。半夏麻黄丸用来治心下悸。
《千金外台》里用麻黄冶心热满烦,好笑无度。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麻黄碱能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能收缩血管使血压上升,血压上升特点为,缓慢温和持久。收缩压较舒张压明显。能扩张冠状动脉,脑部和肌肉血管,使血流量增加。但是内脏和皮肤粘膜血管收缩血流量降低。麻黄水提取物有抗血栓作用。
那我们看了,从古到今这些论述以后,我们是不是在头脑里形成一点点框架和概念:
在肌肉骨骼里可以治风湿疼痛。
在头脑可以治中风,小儿遗尿。这个和现代研究发现能扩张脑部血管动脉,抗血栓作用有关系。小孩好尿床夜里大脑迷迷糊糊。临床常有表述,喊了半天都叫不醒。这个和脑血管流速可能有关系。所以说我们在冶小孩遗尿有效。我想小续命汤里用麻黄用于脑血栓效果应该比较好。脑出血要慎用。在口腔止好唾。
在肺冶咳嗽哮喘。
在心冶心烦,好笑,心下悸这个和扩张冠状动脉有关系。以前治心烦常用桅子豆豉汤,如遇到寒症所至的心烦麻黄将有用武之地。笑不休,应该属于精神病的范畴,中医上说喜者伤心我们在临床上常常看到一些,笑容常挂在脸上的人心脏常不好,麻黄可以治疗好笑不休的心脏病。
在肝能冶黄。
在下能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如乌头汤,或者我常用麻黄配独活治脚气水肿。
我们再讨论一下用量的问题。
在伤寒论里麻黄用量少的方,防己黄芪汤的半两,这个是典型的气虚者,所以说不能用量过大。还有桂枝二越婢一汤,这是风寒轻症所以用量少在。
伤寒论里用量最大的是,大青龙汤六两,这是一个风寒重症体质强壮者,越婢汤里也用六两,是一个急性水肿者。
所以说通过上述我们分析下,水肿的,身体强壮的,可以用量大。身体虚的,风寒小,用量要小。我的经验是是皮肤病,用量要少。风湿疼痛用量要大。身体虚的一定要加补药。如生地,人参。
破坚积聚我用的很少。前一段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相关报道,用大剂量麻黄治疗胰腺癌,值得我们重视。
最后,讨论一下麻黄的副作用。古代本草里说麻黄不可多服,令人虚。《伤寒论》指出:脉细弱者,慎用。近代研究发现其能升高血压,高血压者慎用。然风寒所引起的高血压,可以用。麻黄还有兴奋的作用,容易导致失眠,尤其是体虚病人,我在临床上就有遇到用了难以入睡的,虚人一定要用慎用。近几年有不少用麻黄治失眠的论述,我想如果是风寒所致,可以考虑。
总的来说麻黄还是属于发散药,容易耗伤正气,对于虚弱体气质我们要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和补药的同时运用。在现代,抗生素滥用的情况下,温药有很大的用处,我们一定要对其深入的研究,把这只大老虎关到我们的药笼里。不能因为其不好用容易惹事而不用。希望麻黄能成为我们的达药。希望我的论述对大家有一点帮助。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韩立,已授权四君发表使用,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四君期盼您的投稿,共建专业中医数据库。投稿文章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投稿邮箱:414427872@qq.com,邮件标题为文章名+作者+联系方式。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