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头条
学堂
书苑
百科
资源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黄芩1两半(锉),黄耆1两半(锉),木通1两半(锉),前胡1两半(去芦头),川升麻1两半,栝楼根2两,赤芍药1两,赤茯苓1两,甘草1两(生,锉),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人参半两(去芦头),当归半两。
上为散。
大热发痈在背,或于阴股间。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竹叶2-7片,小麦100粒,生地黄1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黄芩1两,知母1两,葛根1两(锉),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
伤寒后,朝暮发寒热,或如疟状。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以衣覆之。汗出为效。
黄芩1两,栀子仁1两,前胡2两(去芦头),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石膏3两。
热病5日,头痛壮热,骨节疼痛。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豉少半合,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黄芩1两,栀子仁1两,犀角屑1两,赤芍药1两,柴胡(去苗)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焙)1两,槟榔1两。
时气5日,心腹壅闷,骨节疼痛,背膊烦热,不下饮食。
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黄芩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大腹皮1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羚羊角屑1两。
伤寒8-9日,大便不通,心神闷乱。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得利为度。
黄芩3分,麻黄1两(去根节),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葛根半两(锉),桂心半两,赤芍药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朴消半两,石膏1两。
上为细散。
热病2日,头痛壮热。
每服2钱,以葱豉汤调下,不拘时候,衣盖取汗;未汗再取。
其他同名方
黄芩1两,川升麻1两,赤芍药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石膏2两,柴胡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阳毒伤寒。气盛,昏昏如醉,热躁烦渴,口苦舌干。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黄芩1分,决明子1分,防风1分(去芦头),川升麻1分,川大黄1分(锉,微炒),甘草(炙微赤,锉)1分。
上为粗散。
小儿眼生翳膜,体热心烦。
每服1钱,以水1小盏.入淡竹叶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4次。
黄芩1两,黄柏1两,黄连(去须)1两,生干地黄1两,地榆(锉)1两,犀角屑1两。
大肠积热,下血不止,日夜度数无恒。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青竹茹半鸡子大,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黄芩半两,猬皮半两,当归半两,芍药1两,牡蛎2两半,竹皮2两半,狐茎1具。
上药治下筛。
妇人阴脱。
每服方寸匕,以饮送下,每日3次。
禁举重、房劳,勿冷食。
《千金方衍义》:阴脱与子门不闭不同,劳则泄而不收,脱则虚热下坠,故以黄芩、竹皮清理湿热;当归、芍药调和血气;猬皮治阴肿下血;牡蛎治赤白带下;狐茎取其善缩入腹。
黄芩半两(去黑心),黄柏半两(去粗皮,锉),黄连半两(去须),郁金半两。
诸瘤血出。
入寒食面5钱匕,水调。贴之。
黄芩不拘多少(用童子小便浸3日,取出锉碎,焙干)。
上为细末。
小儿咳嗽。
每服1字或半钱,乳食后以白汤少许调下。
黄芩1两,黄连(去须)1两,决明子1两,玄参1两,柴胡(去苗)1两。
伤寒热毒气攻眼,翳膜赤痛。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竹叶3-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词条深挖(0)
相关资源(0)
最新
最热
VIP
查看更多
发布评论:
辜达禹谈普济消毒饮
¥0.00
内经师资培训班熊继柏
兼山胡说针灸学:广义针灸学概论
¥299.00
#
账号密码登录
验证码登录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发送验证码
注册账号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