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握药”治病多

求道

浏览:441

时间:2022-07-21

“握药”,又称药敷掌心疗法,属中医外治法之一。它是把中药材研粉制成丸状、饼状,让患者握于手心(劳宫穴),令药物气味不断“渗透”掌心进入全身的一种治病方法。

  操作方法:将药物研末或捣烂,搅拌均匀,加水、醋或酒等搓合成丸(或饼)。施药前把手掌用热水清洗一遍,取药丸握于手掌心中,可用手指轮流缓慢按压贴药部位20~30分钟,一般多以手汗微出为度。用于婴幼儿时,药物宜以纱布或绷带固定。如用鲜药,可直接捣烂握在手中。

  治病机理:中医认为,手掌是诸多经脉交汇、穴位聚集的部位,手心也是最易吸收药物的部位之一。握药是利用手掌的温度和湿度,通过皮肤、经穴渗透以吸收药物。适当按压药物还能刺激手心、活动手指,能起到通经活络、运行气血、调节脏腑的作用,进而获得防病治病的效果。

  握药治疗的常见病

  握药法属古老而新颖、安全而有效的治病方法。下面就列举几种常见疾病的握药法,以供大家对症使用或用于辅助治疗疾病之参考。

  面神经麻痹(面瘫):天麻15克、川芎15克、防风15克,白附子10克。共为细末,葱白适量捣烂,与药和糊,分2份,握于手心,以塑料薄膜覆盖,外用纱布固定。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本方用于突受风寒引发的面瘫

  中风先兆:桃仁7枚,栀子仁7枚,用麝香0.3克(无麝香可用冰片2克替代),共研为末,以白酒适量调膏,男左女右,涂于手心,胶布固定,7天换药1次。可治中风先兆(即患者出口唇瞤动,语言不利,嘴角流涎,进食妨碍等表现)。

  顽固性头痛巴豆(不去油)10克,朱砂5克,桃仁(去皮)2克。朱砂研细末,后入巴豆桃仁,共研如胶泥,装瓶备用。每次3.5克,分2份,用2层纱布包裹,晚上睡前将药包置于两手心,外用胶布固定,用手指轮流缓慢按压药包30~50分钟,次晨将药取下,连用10天。冬天先用热水烫手10分钟后使用,夏天可加少许麻油调药粉合用。

  寒湿腰痛丁香30克,茴香30克,干姜30克,牡蛎30克,烧成灰后混匀。用时取15克,以黄酒调成糊状,分2份,两手心各握1份药糊,以塑料薄膜覆盖,用纱布固定,握至汗出为度。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对受寒、凉、湿腰痛加剧者效佳。

  慢性咽炎:食盐80克,硼砂40克,两药拌匀。双手用热水泡15分钟,然后两手对搓50下,将药粉分2份,握于两手心,用塑料薄膜覆盖,纱布固定,每次握30分钟,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本方能清热化痰,治慢性咽炎有效。

  虚寒便秘巴豆霜、干姜高良姜、白芥子、甘遂槟榔各等量,共研细末,以米饭合丸。清晨起床后或早饭后,用花椒水洗手,双手掌心涂些香油,各握1药丸。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治疗虚寒性便秘(冷秘),握药20分钟即可通便。虚寒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面色苍白,腰背冷痛,小便清长等。

  小儿外感高烧:蚕沙30克,陈皮10 克,竹茹30克。共为细末,用水调成糊状,分2份,敷于两手心,以塑料薄膜覆盖,外用纱布固定,半天换药1次。同时取鲜芦根100克(干品50克)煎水,当茶饮用,至高热退至身体正常温度。

  消化不良:白萝卜50克,生姜20克,香附10克。共捣成泥状,分2份,握于两手心,以塑料薄膜覆盖,外用纱布固定,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本方能消食除胀。

  遗精芒硝30克,装纱布袋内,放手心握紧,任其自然溶化。每日2次,10次为1个疗程,病愈停用。可治阴虚火旺型梦遗、滑精、阳强

  使用此法治疗时,应注意:握药前用热水浸泡双手后,再行治疗,可提高疗效。用药出现皮肤过敏时,应暂停使用。手掌发生溃疡或破损时,应禁用。上肢瘫痪麻木,无力手握的患者,不宜使用本疗法。(蒲昭和 成都中医药大学)

关联词条:

  • # 劳宫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转自“中国中医药网”

    发布评论:

    字体
    字号
    元素路径:
    字数统计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