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Cán Shā

别名

原蚕屎、晚蚕沙、蚕砂、原蚕沙、马鸣肝、晚蚕矢、二蚕沙、蚕屎。

来源及植物形态

蚕沙,始载于《名医别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幼虫的排泄粪便。育蚕地区皆产,而以浙江、江苏、四川等地为多。


家蚕Bombyx mori L.

采制

夏季收集二眠至三眠时排出的粪便,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归经

性味:味甘;辛;性温


归经: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和胃化浊;活血通经。主风湿痹痛;肢体不遂;风疹瘙痒;吐泻转筋;闭经崩漏


1.本品辛散温通,功善祛风,能祛风湿、止瘙痒,可用于风湿痹痛、肢体不遂、湿疹瘙痒诸证,常与其他祛风除湿止痛药伍用。《温病条辨•卷二》宣痹汤,治风湿痹痛,以之配伍寒凉之防己、苡仁、连翘等用。《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偏风第四》方,治半身不遂,用蚕沙二袋,熟蒸更互熨患处。治皮肤湿疹等瘙痒证,除内服外,也可煎汤外洗。


2.本品又能和胃化浊燥湿,可用于湿浊阻滞脾胃而致的霍乱吐泻转筋,常与木瓜吴茱萸黄芩等同用,如《霍乱论•卷下》蚕矢汤蚕沙亦能治湿浊头痛,可与白芷川芎等伍用。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10-15g,纱布包煎;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炒热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血不养筋、手足不遂者禁服。

各家论述

1.《别录》:主肠鸣,热中,消渴,风痹,瘾疹。


2.《本草拾遗》:炒黄,袋盛浸酒,去风缓诸节不随,皮肤顽痹,腹内宿冷,冷血,瘀血,腰脚疼冷;炒令热,袋盛热熨之,主偏风筋骨瘫缓,手足不随,及腰脚软,皮肤顽痹。


3.《纲目》:治消渴,症结,及妇人血崩,头风,风赤眼,去风除湿。


4.《本草再新》:治风湿遏伏于脾家,筋骨疼痛,皮肤发肿,腰腿疼痛,血瘀血少,痘科浆黡不起,亦宜用之。


5.《泉州本草》:治风寒感冒偏头痛


6.《纲目》:蚕性燥,燥能胜风去湿,故蚕沙主疗风湿之病,有人病风痹用此熨法得效。按《陈氏经验方》一抹膏治烂弦风眼,其功亦在去风收湿也。又同桑柴灰淋汁,煮鳖肉作丸,治腹中症结。


7.《本草求原》:原蚕沙,为风湿之专药,凡风湿瘫缓固宜,即血虚不能养经络者,亦宜加入滋补药中。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