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阳明实热
1.临床表现:舌感灼热,舌红苔黄,扪之无津。腹胀,大便干结,口中臭秽,小便色黄。脉数有力。
2.病因病机:阳明邪热结聚,循经上犯口舌而舌体局部灼热。
3.治法:清泻阳明实热。
4.方剂:白虎汤(《伤寒论》)合调胃承气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生石膏30g(先下),知母10g,生甘草10g,生大黄10g(后下),芒硝6g(冲服),藿香6g,防风6g。
方义:生石膏、知母、甘草清阳明实热,生大黄、芒硝泻阳明热结,藿香、防风为引经药,且可火郁发之。
5.变通法:轻者可用清胃散(《兰室秘藏》)合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
(二)阴虚火旺
1.临床表现:久病不已,或热病之后,舌热夜甚,或午后加剧,舌红少津。口干唇赤,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脉细数。
2.病因病机:邪热久羁,伤阴耗液,虚火上炎,循经上犯口舌而舌体局部灼热。
3.治法:养阴降火。
药物:麦冬15g,生地30g,玄参15g,沙参12g,白薇6g,地骨皮10g,芦根15g。
文献与评述
舌为心之苗,口为脾之窍,肾经上循于舌,胃经还唇挟口。舌热之症多与心、脾、肾、胃有关,故宜清心、胃之火,养肾、胃之阴。除治疗外,患者应戒除烟酒,忌食辛辣油腻,保持情怀畅达。饮食以清淡为宜。有口、舌、龈、齿等疾病者当及时治疗。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