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贺季衡论治脾胃学术思想探析

求道

浏览:405

时间:2023-11-28

贺季衡先生秉承经旨,博览深学,注重脾胃,用药精妙,调理脾胃以益气理气、滋养胃阴、温补脾肾、气香宣透及食疗为法。他对脾胃病的病机、辨证与立法、选药,均能条分缕析、衔接谨严、丝丝入扣,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1. 用药精妙


贺季衡非常注重药物的加工,通过特殊炮制可起到调补脾胃的作用。如黄疸篇冯男案中,用姜汁炒党参、米泔水炒于术等,其参、术用不同制法者,是既可培中,又防其碍胃生湿,是为两全之法。


贺季衡对引经药的应用有独到的体会。如治疗消渴王男案中。患者以肾阴日耗、胃有热结为主。故以滋水凉胃为法,用玉女煎龟甲、东海夫人治之。东海夫人即淡菜,为滋阴之妙品,作药引颇佳,又能滋肾水、养胃阴、清胃热。


贺季衡立法处方,配伍周密,布局谨严,常从方剂的药物组成与配伍意义而取法。他善用药对,如常用苍术白术茵陈苍术。在痢疾张男案中,患者血痢月余,阴土虽伤,肠腑湿浊尚重。故于苦寒分化法中用茅术炭合炒白术以运中化湿,且无伤津之弊。在黄疸赵男案中,患者湿热酝酿与阴土中伤并存,用茵陈苍术配伍,则有化湿之功,而无伤阴之弊。噎膈篇何男案,将丁香郁金并用,以增行气降逆之功。“十九畏”中曾有“丁香莫与郁金见”之说。贺季衡却认为“相畏并投,其功用相得益彰”。此外,他还善于灵活运用古方,如用“黑膏”(《肘后方》)治疗“热邪内蕴,暑湿外蒙,充蔽三焦”,用豆豉与鲜生地黄、薄荷与鲜石斛同杵,是辛透与甘寒并用之法,使能透邪而不伤津,护阴而不留邪。


2. 重视舌苔


贺季衡在辨证中十分重视舌苔的变化。如王男脘腹痛案,腹痛后达背俞,每痛虽口舌干槁,但舌苔白腻满布,故断其为“非热渴也”。治法以“以温通为先”,及其痛止两日再发,白腻之苔“已化其半”,改用通阳散结、下气豁痰。待其腑气迭通,白腻苔“十去其九”,仅留“胃气未和”,肠腑积蕴将清,则用运中化浊,以善其后。诸葛男痢疾案,辨证重点在于观察舌苔的变化。其八诊以前,舌苔多为由白腻转为灰腻,继则复由灰腻转为白腻,中间未有宣化之机,可见湿浊蕴积,中阳被困。所以本例治法,大半均以温化为主,五进附子理中汤加减,均以舌苔表现为依据。


3. 治分先后


贺季衡认为病情紧急者,须不拘常法,果断处理,以防生变,故案中常有“不宜再生枝节”、“毋令再生波折”之语。当病情稳定之后。再为缓图。如杨男霍乱案,治疗关键在于见有阴盛阳微的危急之机,能当机立断,毅然选用回阳救急之法。当风涛已定、化险为夷之后,“刻当调胃,和化其余浊”,积湿已清后再用培补阴气之剂以善调其后。


4. 中焦论治


贺季衡所诊患者大多病程缠绵,盘根错节。如湿温病殷男案,湿温延经一月,仍为里蕴痰热湿浊,通降失常,故立法仍为苦辛通降、宣化湿浊为主,方用小陷胸加枳、朴、姜、蔻等,使其中焦湿浊导化,邪从肠腑而去。二诊时,便虽通而寒热复起,其为遏伏之湿邪层层外达可知,所谓“剥蕉抽茧”者殆属于此类。处方从原法加葛、芩外透里清,因湿浊弥漫,另服辟瘟丹,促其未尽之湿浊宣化。


5.气阴论治


贺季衡在治疗疾病时常从调补气阴论治,以益气理气、滋养胃阴为法。他临证注重脾胃,善用于术,认为于术具有和中益气、开胃补脾之功,重用可以代参。黄疸病几乎必用茅术,以培中化浊。如治戴女案,患者年届八旬高龄,阴土两衰,脾胃升降失常,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故治疗首以益气养阴、调肝补脾为主,兼以清暑升阳;次用升阳益胃;其后以恢复阴土之伤为主,兼以益气生阴。


病久不愈,多耗伤脾胃气阴,影响纳谷;反之,气阴两伤,又影响到疾病之恢复。如肺痈患者,肺胃阴伤,立法以滋养肺胃之阴为主,清热败毒为次。治刘男中风,症情挟杂,但其要是胃中清气失和,故治宜调畅中焦,鼓舞胃气


温病后期,热人营血,每多损耗胃阴。故当滋养胃阴,兼清余热。如治任男温邪三候案,久热化燥,津阴俱伤,若不急用大剂甘寒救阴,势必真阴干涸,虚风内动。治谢男风温案,出现肺胃热盛,化燥伤阴之象,故投三石汤之微苦辛寒,以清肺胃之热,泄热存阴。


6.温补脾肾


脾肾分别为先后天之本,脾阳不运,食入则化为痰浊;肾不纳气,冲气上逆,则夹痰浊阻肺而成喘促之证。贺季衡治余男老年气喘案,其处方配伍皆为温补脾肾,或温肾纳气与温运中阳并用,或温中回阳与扶脾助运并用,以促肾气摄纳,脾阳敷布。霍乱杨男案见有阳微阴盛之势,改投附子理中汤回阳救急汤加味,药后果见中阳渐回,守法续服,“阳已全回”。虚损李男案为肺脾肾皆虚,首用“劳者温之”为法,意在先温脾肾,再以滋下润上之法。若不先治脾,而用滋肾润肺,势必有碍中州。


7.气香宣透


宣透醒脾法,多为芳香或清香之品,气香轻清宣透,引邪外出,升发清阳,醒脾运湿,不伤正气,是孟河医派脾胃学术思想特色之一。贺季衡善用宣透醒脾法治疗脾胃病。运用宣透之法,可除中土气滞,则清气自升,脾运复来,浊阴自降。如年老之人,阴常不足,清则碍脾,燥则助热,甚难着手,故药当轻清宣透,常用药物有荷叶、荷蒂、荷梗、藿香佩兰、大豆卷、黑料豆等,以祛暑化湿、鼓动胃气醒脾助运,祛邪而不伤正。


8.善用食疗


贺季衡善用食疗启发胃气。如风温鼻衄吃鲜梨;秋邪生燥吃荸荠咳嗽痰鸣冲莱菔汁;肺痈用糯米姜枣汤,温养肺胃之气;麻痧过后食甘蔗;雪羹汤(荸荠海蜇)滋养胃阴等等。


总之,贺季衡尊崇经典,博采众长,治疗疾病尤重脾胃,对脾胃病的病机、辨证与立法、选药,均能条分缕析、衔接谨严、丝丝入扣,对中医脾胃学说有独特的理论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立足实践,敢于创新,探讨病机精辟透彻,组方遣药新颖实用,疗效卓著,对临床应用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王凯,徐福平,杨志敏.贺季衡运脾化湿思想的临床应用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10):2515-2516.


苏子镇,程杰,韩鑫冰,等.孟河名医贺季衡用药特色探析[J].江苏中医药,2016,48(7):6-9.


谢东宇,武建设.孟河名医贺季衡脾胃学术思想浅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5):428-430.

关联词条:

  • # 贺季衡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