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Bí Jì

别名

芍、凫茈(《尔雅》),葃菇、水芋、乌芋(《广雅》),乌茨(陶弘景),凫茨(孟诜),葧脐(《本草衍义》),黑山棱(《博济方》),地栗(《通志》),铁葧脐(《救荒本草》),马蹄(《本草求原》),红慈菇(《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马薯(《泉州本草》)。

来源及植物形态

荸荠,始载于《名医别录》。为莎草科荸荠属植物荸荠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Trin. ex Henschel的球茎。国内各地均产,常于水田中栽培品。以浙江、江苏等地产者为佳。

采制

10~12月挖取,洗净,风干或鲜用。炮制时,取洗净的荸荠,除去嫩芽,去外皮,磨碎,滤取白色浆汁,沉淀,干燥,即荸荠粉。

性味归经

性味:甘,寒。

①《别录》:"味苦甘,微寒,无毒。"

②《纲目》:"甘,微寒滑,无毒。"

③《医林纂要》:"甘咸,寒滑。"

④《本草求原》:"味甘淡,性寒,无毒。"


归经:入肺、胃经。

①《玉楸药解):"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

②《得配本草》:"入足阳明经。"

③《本草求真》:"入肝、胃、大肠。"

④《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消积。治温病消渴黄疸,热淋,痞积,目赤,咽喉肿痛,赘疣。


1.荸荠甘寒性滑润,有清化热痰之功。用于痰热壅滞,咯痰不爽之证,须与清热化痰药同用。治阴虚痰热,兼有大便秘结者,可与海蜇皮同用,如《绛雪园古方选注•中卷•内科丸方》雪羹。对痰核、瘰疬出现热象的,常配合化痰散结药同用。


2.本品善清肺胃热而生津止渴,兼有润肠通便作用。治温热病伤津口渴,便秘,可用荸荠捣汁,配合鲜芦根汁、鲜藕汁、梨汁、麦冬汁同用,如《温病条辨•卷一》五汁饮。对于平素脾胃偏热、胃津不足,常有便秘者,可将荸荠研粉,配适量蜜糖水冲服,有一定疗效。


3.本品有清热明目退翳功效,用于肝热目赤及障翳等症。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60-120g;或嚼食;或捣汁;或浸酒,或澄粉。


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撒;或澄粉点目:或生用涂擦。


注意:虚寒及血虚者慎服。

孟诜:"有冷气,不可食,令人腹胀气满。"

《医学入门》:"得生姜良。"

③《本经逢原》:"虚劳咳嗽切禁。以其峻削肺气,兼耗营血,故孕妇血渴忌之。"

④《随息居饮食谱》:"中气虚寒者忌之。"

各家论述

1.《别录》:"主消渴,痹热,热中,益气。"


2.孟诜:"消风毒,除胸中实热气;可作粉食,明耳目,止渴,消疸黄。"


3.《日华子本草》:"开胃下食。"


4.《日用本草》:"下五淋,泻胃热。"


5.《滇南本草》:"治腹中热痰,大肠下血。"


6.《本草汇编》:"疗五种膈气,消宿食,饭后宜食之。"


7.《纲目》:"主血痢、下血、血崩。"


8.《纲目》:"按王氏《博济方》治五积冷气攻心,变为五膈诸病,金锁丸中用黑三棱,注云即凫茈干者,则所谓消坚之说,盖本于此。"


9.《本草新编》:"乌芋,切片晒干,入药最消痞积,与鳖甲同用最佳,亦不耗人真气,近人未知入药,特表而出之。地栗有家种、野产之分,药用宜野产者为佳。然无野产,即拣家种之老者,切片连皮晒干用之,不特消痞积,更能辟瘴气也。或问,荸荠吴、越人喜啖,而吴、越人最多痞积,似乎荸荠非攻消品也,且其味甘甜带补性。不知荸荠独用则消肾气,有泻无补,与鳖甲神曲白术茯苓枳壳之类并投,则能健脾去积,有补兼攻,所以单食则无功,同用则有益。"


10.《本草求真》:"乌芋,止一水果,何书皆言力能破积攻坚、止血、治痢、住崩、擦疮、解毒发痘、清声醒酒,其效若是之多,盖以味甘性寒,则于在胸实热可除,而诸实胀满可消;力善下行,而诸血痢血毒可祛。是以冷气勿食,食则令人每患脚气。"


11.《本经逢原》:"治酒客肺胃湿热,声音不清。"


12.《北砚食规》:"荸荠粉:清心,开翳。"


13.《本草再新》:"清心降火,补肺凉肝,消食化痰,破积滞,利藏血。"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