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慢性胃炎辨治心得

四君人参

浏览:445

时间:2020-08-30

慢性胃炎属于痞满胃痛等范畴,由于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以至于本病的证型也多种多样。比如过食生冷,寒邪客胃,日久伤及脾阳导致脾胃阳虚;过饱或饮食不洁导致脾胃壅塞,继而湿热内生;还有经常因恼怒或抑郁等不良情绪引发的肝胃不和及肝胃郁热等等。


临床所见的胃病多数虚实夹杂,而且治疗的时候也经常会遇到矛盾的地方。比如脾虚运化无力,影响到胃的腐熟和降,此时脾虚与食滞常共存,治疗时过补易碍食滞,过消又易伤脾气,遇到这种情况,补中寓消较为适合,取炒白术枳壳莱菔子等;湿热胃痛日久热邪伤阴,气机郁滞日久亦可化热伤阴,故湿热内蕴与胃阴不足也经常同时存在,治疗时滋阴容易助湿碍胃,燥湿又恐伤阴伤胃,遇到这种情况,根据它们的严重程度以及利害关系分配相应剂量的山药玉竹黄连蒲公英山药玉竹善补胃阴,且不滋腻碍胃,黄连蒲公英能清热燥湿解毒,又擅长健胃厚胃。提到黄连蒲公英不得不多说几句,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关,胃炎证属湿热型的多数与HP相关,此二药经验证,针对这种病菌有很好的灭杀作用,所以选择这二味药,不论是辨证还是辨病,均应属于理想药选。久病入络,胃病日久,不论从虚从实看,还是从寒从热看,均有可能形成瘀血,而瘀血证一般又都兼见于其他证型之中,通常是胃病日久的转归证型之一,然而久病又多虚,尤其脾胃病,气血必因乏源而亏少,遇到这种情况,治疗瘀血给予活血,势必耗伤气血,补气血对有瘀滞的病人来说无疑会火上浇油,此时可以选黄芪进驻中州,补脾益气,再配伍莪术三七活血化瘀,就可以达到攻邪不伤正,补气不壅塞的目的了。黄芪莪术是我从朱良春用药经验里学到的,它们攻补并用,祛瘀生新,运毒生肌,改善病灶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谢,可加速疾病痊愈。


胃属六腑,以通降为用,不论虚实皆如此,据此,我所开的每一个药方中都有一味枳实,它行气导滞,消痰除癖,势如破竹,每遇到病人服药后声称效果显著者,枳实可谓功不可没也。我一般虚证明显时用5至10克,实证明显时用10或15克。慢性胃炎病人有时候可能因饮食不慎或情志不遂而加重或诱发,常使本来就复杂难辨的病证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此时抓住主证很重要,这需要辨证时精细入微,活法方圆,分析此次发病与以往发病的区别,尽量找出准确答案,慢性胃炎在辨证上还是有难度的,值得重视。简单说几种常见的证型。


1、脾胃湿热:胃脘灼热疼痛,腹胀纳呆,口苦口臭,渴不欲引,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用药多选黄连蒲公英栀子等,若寒凝热郁或素有中阳虚寒者,可用半夏吴茱萸黄连黄芩辛开苦降,开泄湿热


2、肝胃不和:胃胀痛连及两胁,嗳气口苦,病情常因情绪波动而发作,善太息,舌红苔薄,脉弦。用药可选柴胡白芍枳壳等来调肝和胃。若肝郁化火而见烧心泛酸,可加用黄连吴茱萸开泄郁火;或者用乌贼骨,栀子制酸清火,效果都不错。


3、瘀血内停:胃痛位置固定,疼痛剧烈,入夜尤甚,舌暗,脉涩或弦,可选五灵脂三七等。


4、脾胃虚寒:胃痛隐隐,喜温喜按,乏力纳少,食后腹胀,不敢进冷食,大便溏稀,舌淡,脉虚或迟缓。用药多选附子理中丸加减。


5、胃阴不足:胃脘灼热,隐隐作痛,口干咽燥,嘈杂食少,舌红少苔,甚至无苔,脉细。用药多选山药白芍甘草等。


调养:

1、饮食宜清淡,卫生,不能过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饮食以及粘硬油腻等不易消化饮食,戒烟酒,避免暴饮暴食,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

2、情绪避免过极,恼怒,抑郁对胃病都很不利。

3、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关联词条:

  • # 胃炎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汪庆安,来源华夏中医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共建专业中医数据库。投稿文章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投稿邮箱:414427872@qq.com,邮件标题为文章名+作者+联系方式。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