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温案(余秋平)
整理者:马一川
初诊
潘某,女,68岁,2015年8月25日初诊
主诉:头晕、胸闷、气短,全身乏力,身体困重,尤其两腿沉重如铅。
病史:当年汛期雨水频繁,天气潮湿炎热,立秋后发病,发病时身体困重,手足及全身烦热,老想贴在冰凉之物上,午后更重。自服藿香正气水稍有缓解,过后诸症如前。
症状:牙龈肿痛,纳差、腹胀、口干不多饮,失眠心烦,大便溏软,数日一次,尿黄热量少。目前虽然值长夏,患者还有后背怕冷、汗出、怕风,身体觉得烦热,也不敢吹空调电扇。
脉诊:左脉细滑,关弦小沉,尺沉小;右脉寸细滑,关沉细缓,尺沉细缓。舌诊:舌红苔黄厚腻。
辨证:湿热困阻,气化失运。
拟方:三仁汤加减
杏仁10g 竹叶6g 滑石10g 苍术10g 白蔻仁6g 厚朴10g 姜半夏10g茯苓10g生薏仁15g白通草6g 桂枝6g 泽泻15g 猪苓10g 血竭粉1g7剂,日一剂。
二诊:(2015年9月8日)
患者服药后精神好转,牙龈肿痛减轻,腹胀减轻,头晕胀减轻。
仍有神疲乏力汗出,两手掌热烦,上身烦热,下肢觉凉,脚也觉冷,感觉人被分为两截。
大便可,尿热而量少、色黄,口苦不渴,纳差。
脉诊:右脉浮缓细滑、尺沉弱,左脉浮缓细滑、尺沉弱。
舌诊:舌淡红偏暗,苔厚而黄腻。
辩证:患者舌苔黄厚腻,湿热困遏不去,应为湿温挟秽浊之气,阻滞膜原;其两尺沉弱,神疲乏力,下身凉,足腿凉,当为湿温久羁,伤及脾肾阳气。
应用开达膜原,祛湿除秽,温振阳气之法。
拟方:达原饮合附子汤加减草果6g 厚朴6g 槟榔6g 柴胡3g 羌活3g 葛根3g 黄芩3g 白芍6g 知母3g 生甘草2g 黑附子20g 党参10g 苍术10g 茯苓10g 7剂,日一剂。
诸症皆愈
三诊:2015年9月15日
此次服药后,精神大好,诸症净数消退。
余右牙龈稍肿胀感,大便略干,入睡稍艰。
脉诊:右脉沉小弦软、寸沉弦弱,尺沉;左脉寸细滑软、关沉细滑、尺沉细缓。
舌诊:舌偏红、胖大、苔黄腻。
此药已对症,余有湿热未除,守方一周。
草果6g 厚朴6g 槟榔6g 血竭2g羌活3g 葛根3g 黄芩3g 知母3g 生甘草2g 白芍6g 苍术10g 党参10 黑附子10g 7剂,日一剂。
四诊:2015年9月22日
诸症已除,自觉身体尚弱。
脉诊:右脉沉细弦软弱,左脉沉细软弦
舌诊:舌偏红、苔黄腻。
拟方:附子汤
白术10g 茯苓10g 党参10g 附子10g 白芍10g 7付,日一付。
至此,患者共服药一月,诸症悉无,随访数月,患者体质反而大胜病前,其病未曾反复。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