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Jú Huā

别名

节华(《本经》),金精(《金匮玉函方》),甘菊、真菊(《抱朴子》),金蕊(《纲目》),家菊(《群芳谱》),馒头菊、簪头菊(《医林纂要》),甜菊花(《随息居饮食谱》),药菊(《河北药材》)。

来源及植物形态

菊花,始载于《本经》。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四川等地。 


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采制

菊花:拣净叶梗、花柄及泥屑杂质。


菊花炭:取拣净的菊花,置锅内炒至焦褐黄色,但须存性,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归经

性味:甘苦,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甘,无毒。"

③《天宝单方图》:"白菊:味辛,平,无毒。"

④《随息居饮食谱》:"甘,凉。"


归经:入肺、肝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肝、肾四经。"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明目,解毒。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


1.本品清芳疏泄,善祛风热之邪,故常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发热头昏等证,常与桑叶相须配伍,如《温病条辨•卷一》桑菊饮


2.本品能清肝明目,用于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常与桑叶夏枯草蝉蜕等配伍。也用于肝肾阴虚之眼目昏花证,常与枸杞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丹皮等合用,如《医级•杂病类方》杞菊地黄丸


3.本品能平抑肝阳。用于肝阳上亢的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等症,常与石决明白芍钩藤等同用。


4.用于疔疮肿毒等症,本品可清热解毒,常与生甘草、银花、蒲公英等配伍,如《外科十法菊花甘草汤(白菊花、生甘草)。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或泡茶。外感风热多用黄菊花,清热明目和平肝多用白菊花,解疔疮肿毒多用野菊花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本草汇言》:气虚胃寒,食少泄泻之病,宜少用之。脾胃虚寒者慎服。

各家论述

①《本草衍义补遗》:"菊花,能补阴,须味甘者,若山野苦者勿用,大伤胃气。"


②《纲目》:"菊花,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


③《本草经疏》:"菊花专制风木,故为去风之要药。苦可泄热,甘能益血,甘可解毒,平则兼辛,故亦散结,苦入心、小肠,甘入脾、胃,平辛走肝、胆,兼入肺与大肠。其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者,诸风掉眩,皆属肝木,风药先入肝,肝开窍于目,风为阳邪,势必走上,血虚则热,热则生风,风火相搏故也。腰痛去来陶陶者,乃血虚气滞之候,苦以泄滞结,甘以益血脉,辛平以散虚热也。其除胸中烦热者,心主血,虚则病烦,阴虚则热收于内,故热在胸中,血益则阴生,阴生则烦止,苦辛能泄热,故烦热并解。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利血气者,即除热,祛风,益血,入心,入脾,入肝之验也。生捣最治疔疮,血线疔尤为要药,疔者风火之毒也。"


④《药品化义》:"甘菊,取白色者,其体轻,味微苦,性气和平,至清之品。《经》曰,治温以清。凡病热退,其气尚温,以此同桑皮理头痛,除余邪。佐黄芪治眼昏,去翳障。助沙参肠红,止下血。领石斛扁豆,明目聪耳,调达四肢。是以肺气虚,须用白甘菊。如黄色者,其味苦重,清香气散,主清肺火。凡头风眩晕.鼻塞热壅,肌肤湿痹,四肢游风,肩背疼痛,皆繇肺气热,以此清顺肺金,且清金则肝木有制。又治暴赤眼肿、目痛泪出。是以清肺热须用黄甘菊。"


⑤《本草新编》:"甘菊花,气味轻清,功亦甚缓,必宜久服始效,不可责以近功,惟目痛骤用之,成功甚速,余则俱于缓始能取效也。近人多种菊,而不知滋补之方间有用之者。又取作茶茗之需,以为明目也。然而甘菊不单明目,可以大用之者,全在退阳明之胃火。盖阳明内热,必宜阴寒之药以泻之,如石膏知母之类,然石膏过于太峻,未免太寒以损胃气,不若用甘菊花至一,二两,同元参、麦冬共剂之,既能平胃中之火,而不伤胃之气也。"


⑥《本草经百种录》:"凡芳香之物,皆能治头目肌表之疾。但香则无不辛燥者,惟菊不甚燥烈,故于头目风火之疾,尤宜焉。"


⑦《本草便读》:"甘菊之用,可一言以蔽之,曰疏风而已。然虽系疏风之品,而性味甘寒,与羌、麻等辛燥者不同,故补肝肾蓟中可相需而用也。”


⑧《本草正义》:"凡花皆主宣扬疏泄,独菊花则摄纳下降,能平肝火,熄内风,抑木气之横逆。《本经》主风头眩者,以阴虚阳浮,气火升腾,肝风上扰之眩晕言之,非外来风邪,能令人眩也。肿痛,连上风头眩三字读。肝火直上顶巅,而为眩,为肿,为痛,阳焰直升,其势最暴。凡是头风作痛,无非内火内风震撼不息,而菊花能治之,非肃降静镇迥异寻常者,殆难有此力量。目如欲脱,乃肝阳内风之尤甚者。世谓头风痛甚,至于丧明,抑知且有目珠突出,形如雀卵者。泪出亦阴虚于下,肝火上扬,真阴无摄纳之权,而风阳以疏泄为用,则迎风而泪下,此皆肝肾阴亏,而浮阳上亢为虐,惟菊花之清苦泄降,能收摄虚阳而纳归于下,故为目科要药。又治皮肤死肌,恶风湿痹者,则血热而络脉不洁,渐以积秽成腐。菊花苦辛宣络,能理血中热毒,则污浊去而痹着之死肌可愈。石顽渭清利血脉,而痹着湿邪,得以开泄,持论甚正。惟此是冲和纯粹之品,以清经隧积淤之浊血,断非旦夕可以速效,弗以无近功,而遽疑《经》言之不可信也。《别录》谓治腰痛去来陶陶,盖言其悠久不已之状,是亦肾阴不足,而湿邪痹着为患,故其痛续续不息。菊花滋肾阴而清湿热,是以主之。又治胸中烦热而安肠胃,固无一非清肃泄热之功用也。甄权谓治头目风旋倒地,脑骨疼痛,则肝阳内风头痛,固有直上顶巅,脑骨如裂者,若风旋倒地,则血冲脑经,而失其知觉运动矣。又谓治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则是血热生风之症,苦泄清理,而风自息。大明谓作枕明目,叶亦明目。洁古谓养目血,去翳膜。海藏谓主肝气不足。盖亦养肝阴,滋肝血之意。虽其气味清芬,然终非肝家气药。仲醇谓生捣最治疔疮,血线疔尤为要药。按疔是火毒,非大剂清解不可,外敷诸药如忍冬藤马齿苋蒲公英、草河车、芙蓉叶、青菊叶等,不过清热退肿,皆非专主之任,缪所称之血线疔,盖即红丝疔,有一痕红晕,自疮口上窜,直过肘膝者。治皆以内服清解为主。但知外治,断不可恃。"

按语备注

1.菊花一药,主要分白菊、黄菊、野菊。黄、白两菊,都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白菊花味甘、清热力稍弱,长于平肝明目;黄菊花味苦,泄热力较强,常用于疏散风热;野菊花味甚苦,清热解毒的力量很强。野菊的茎、叶,功用与花相似,无论内服与外敷,都有功效。


2.桑叶菊花,均能疏散风热,清泄肺肝,故在外感风热、发热头痛目赤肿痛等症,两药往往相辅为用。但桑叶疏风清肺的功效较好,故治肺燥咳嗽,往往用桑叶而不用菊花菊花则长于平肝阳,且能清热解毒。

  • 顾大德治中暑案
    1974年夏,带学生见习,某日傍晚餐后,一同学突发剧烈头痛,脸红筋胀,触之手部灼热。顾老查脉看舌,诊为中暑。用滑石60克,菊花10克,开水泡几分钟后,边搅拌边喝这种混悬液,药未过半,身出大汗,头痛豁然...

    求道

    259

    0

  • 鲜为人知的几味“补虚药”
    杏仁明代医药学家普遍用杏仁来补益。例如:吴旻《扶寿精方》日用仙酥丹,“补百损除百病”。方由莲肉、柏子仁、杏仁、胡桃仁、枣肉、砂仁、酥油、白蜜等组成。《太医院经验奇效良方》用“家杏仁”制杏仁酥,“治万病...

    四君人参

    598

    0

  • 宝书说药:菊花
    菊花有降血压的作用,余治疗高血压病自拟一方名曰桑菊降压丸。方用菊花、桑椹子、丹参、葛根、牛膝、钩藤、地龙、三七、当归、水蛭、白芍、山萸肉、黄芪、杜仲、鸡血藤、桃仁、红花、山楂各50克,决明子、泽泻、川...

    四君人参

    454

    0

  • 苍术菊花熏洗治迎风流泪
    中医认为“迎风流泪”多与肝肾两虚,眼窍失养有关。一般说,流冷泪多属虚,流热泪者多属实,老人迎风流泪以虚为多。现推荐一个有效的熏洗方。  方法:苍术、白菊花各10g,用500毫升温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

    求道

    790

    0

  • 野菊花与菊花不可混同
    在山区的一些个体医生或乡村郎中,喜欢将山上及村边自采的野菊花代替菊花使用。其实,二者并非同一种植物,其功能和主治也有所不同,不可混同。菊花与野菊花为同属近缘植物,它们的区别在于:生长环境:不同菊花均系...

    四君人参

    496

    0

  • 名花良药——九月菊
    菊花味苦甘,一般服食养生,多选用味甜、色白的白菊花,即甘菊。其服食方法很多,菊花用于酿酒,早已是古代文人的雅好之举,菊花酒清凉甘美,是强身益寿佳品,陶渊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

    四君人参

    762

    0

  • 菊花功效大
    重阳节一到,设菊宴,饮菊酒,咏菊诗,热闹非凡。菊花传入日本,深受欢迎,季秋之月,赏菊如赏樱,日本天皇还特地在京都闹市举行一年一度的菊花会。以后菊花又传入欧美,继而足迹遍及全球,品种日益繁多,成为世界上...

    四君人参

    455

    0

  • 菊花品种不同 功效不同
    如今,菊花茶已成了很多人的居家必备之品,然而面对市场上出售的黄菊、白菊、七彩菊等品种,许多人不知该如何选择。《补农书》载:“甘菊性甘温,久服最有益。”到了元代,《本草衍义补遗》载:“菊花能补阴。”而李...

    四君人参

    395

    0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家有菊花
    菊花,是古代文人所称的“四君子”之一(后面我将讲到中药所称的四君子,与之不同)!历来文人对他多有赞颂。菊花不但“品格”高尚,而且独具药效。《神农本草经》里将菊花列为上品。李时珍说菊花的嫩苗和叶子都可以...

    四君人参

    456

    0

  • 桑叶常用药对二则
    桑叶配黑芝麻桑叶味甘、苦,性寒。 归肺,肝经。功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黑芝麻味甘,性平。入肺、脾、肝、肾经。可润燥滑肠,滋养肝肾。二药为伍,黑芝麻益肝肾,补阴血以治本;桑叶清肝明目...

    四君人参

    630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