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熊继柏:运用温胆汤经验

求道

浏览:475

时间:2024-01-27

 ( 眩晕案 )


  李某,男,时年26岁,湘潭市工人。门诊病例。


  初诊(2004-11-12):诉眩晕,头闷头重半年许。先在某脑科医院住院治疗,效不显,现仍需服镇静药以维持。诊见头目眩晕头重如蒙,伴四肢麻木,耳鸣如蝉,两侧头痛,少食多寐,胸闷泛恶,喜吐涎,二便尚调,舌淡红,苔薄黄腻,脉弦滑。


  辨证:风痰眩晕


  治法:化痰息风。


  主方:加味温胆汤石菖蒲30g,炙远志10g,郁金15g,野天麻30g,僵蚕15g,全蝎6g,陈皮10g,法半夏15g,茯苓15g,枳实10g,竹茹10g,甘草6g,川芎15g,菊花10g。15剂,水煎服。


  二诊(2005-01-05):眩晕已减,多寐、胸闷、喜吐涎诸症多有改善,但见两侧头痛,舌淡红,苔薄黄腻,脉弦滑。原方既效,略作调整,续进10剂。野天麻30g,钩藤20g,川芎15g,白芷15g,黄芩6g,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5g,枳实10g,竹茹10g,甘草8g,僵蚕15g。10剂,水煎服。


  后因患瘰疬,复来就诊,诉其头晕头蒙已痊愈,至今尚未复发。


  按:朱丹溪云:“无痰不作眩。”李用粹又谓:“眩为肝风。”本案患者眩晕头重如蒙,并见肢麻,多寐,胸闷吐涎,查其舌苔薄黄腻,脉弦滑,知为风痰内蕴之证。故当从风、从痰论治,投以温胆汤化其痰热,复加石菖蒲、炙远志郁金以增化痰醒脑之功,并加野天麻僵蚕全蝎菊花平肝息风而止眩,诸药合用,共奏化痰息风之效。


  ( 脱发案 )


  周某,男,时年22岁,长沙市人。门诊病例。


  初诊(2006-12-01):患者3个月前开始出现头部脱发,以两侧头部及前额部明显,头发日见稀少,诉头部渗油脂,伴有严重失眠,食纳较差,舌红,苔黄腻,脉滑。


  辨证:痰热内蕴。


  治法:清热化痰,镇静安神。


  主方:枣仁汤黄连温胆汤。炒枣仁30g,知母10g,川芎10g,茯神15g,甘草6g,黄连3g,陈皮10g,法半夏10g,枳实10g,竹茹10g,煅龙齿30g,炒龟板30g,珍珠母30g。10剂,水煎服。


  二诊(2006-12-12):诉失眠有明显好转,但脱发严重,并明显出现头部渗油,舌红,苔薄黄腻,脉滑。


  处方:改用神应丹合苓泽饮,以治脱发茯苓30g,泽泻15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熟地10g,野天麻15g,菟丝子20g,羌活10g,木瓜10g,甘草6g。15剂,水煎服。


  三诊(2006-12-30):诉脱发基本控制,近日又复失眠,难以入睡,易惊,口苦,舌红,苔薄黄腻,脉滑。


  处方:复拟枣仁汤温胆汤合枕中丹。炒枣仁30g,知母10g,川芎10g,甘草6g,炒龟板20g,石菖蒲10g,炙远志10g,柏子仁15g,黄连4g,珍珠母20g,陈皮10g,法半夏10g,茯神15g,枳实10g,竹茹10g,煅龙齿30g。10剂,水煎服。


  四诊(2007-01-10):睡眠有明显改善,要求继续服药。舌红,苔薄,脉滑。按上方加减治之。炒枣仁30g,知母10g,川芎10g,甘草6g,炒龟板20g,石菖蒲10g,炙远志10g,柏子仁15g,黄连4g,茯神20g,陈皮10g,法半夏10g,竹茹10g,煅龙齿30g。10剂,水煎服。


  五诊(2007-01-20):患者已无不适,为根治脱发,再拟神应丹合苓泽饮。茯苓30g,泽泻15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熟地10g,野天麻15g,菟丝子20g,羌活10g,木瓜10g,甘草6g。15剂,水煎服。


  按:年轻患者出现脱发,头部渗油,病名曰油风,多为湿夹风邪伤血所致。而此案不仅脱发,更兼严重失眠。其证颇杂,治疗上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先用黄连温胆汤清痰热,用枣仁汤养肝安神,再用神应丹合苓泽饮治疗脱发,辨证选方有序,针对性强,故诸症皆愈。


  ( 耳聋案 )


  陆某,男,时年6岁,常德市人。门诊病例。


  初诊(2007-01-02):诉两年前发现右耳听力下降,而后发展为耳聋,多处医治均无效。诊见右耳聋,时觉耳鸣,耳胀,口中多痰,舌苔薄黄腻,脉滑。


  辨证:痰热气滞,闭阻清窍。


  治法:清热化痰,理气通窍。


  主方:温胆汤合王氏通气散。陈皮10g,法半夏8g,茯苓10g,枳实8g,竹茹10g,甘草6g,柴胡20g,川芎10g,香附20g,浙贝20g,石菖蒲30g。10剂,水煎服。另:麝香2g,每日冲服0.2g。


  二诊(2007-01-11):诉耳鸣、耳胀显减,口中痰已减少,舌苔薄黄腻,脉滑。


  处方:拟原方加味再进10剂。陈皮10g,法半夏8g,茯苓10g,枳实8g,竹茹10g,甘草6g,柴胡20g,川芎10g,香附20g,石菖蒲30g,苍耳子10g,白芥子10g,浙贝20g。10剂,水煎服。另:麝香2g,每日冲服0.2g。


  三诊(2007-01-21):其家长诉其右耳聋明显减轻,听力已恢复近一半,舌苔薄黄,脉细滑。拟原方再进15剂。


  四诊(2007-02-05):其家长诉其听力已大增,耳鸣、耳胀皆已除,舌苔薄黄,脉细。


  处方:拟原方加减再进15剂。陈皮10g,法半夏8g,茯苓10g,枳实8g,竹茹6g,甘草6g,柴胡10g,川芎10g,香附15g,浙贝20g,石菖蒲20g。15剂,水煎服。另:麝香3g,每日冲服0.2g。


  按:耳聋一证,有虚实之辨。虚证多责之于肾虚;实证多属胆经病变,责之于痰浊与气滞。《灵枢·经脉》云:“胆足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本案兼见耳鸣,口中多痰,舌苔薄黄腻,脉滑,属痰热闭阻。并兼耳胀,显属气滞,所以取温胆汤清热化痰,并选王清任之通气散以理气通窍,方证合拍,诸症自平。

关联词条:

  • # 熊继柏
  • # 温胆汤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悦读中医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