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龚士澄谈止咳第一方:止嗽散

求道

浏览:685

时间:2023-08-18

止嗽散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宣肺疏风,止咳化痰之功效。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临床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属表邪未尽,肺气失宣者。


《医学心悟》止嗽散,以荆芥桔梗散风利咽,宣通肺气;以紫菀百部微温润肺,消痰宁嗽;白前辛甘微寒,长于下气,祛壅塞之痰以止咳;陈皮甘草快膈利气而和中。合能宣肺肃肺,治诸般咳嗽,不论新久。


处方: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用法用量: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1kg,甘草(炒)375g,陈皮(水洗去白)500g。共研细末,每服9克,食后,临卧时开水调服,初感风寒者,用生姜汤调下。


功效:宣肺疏风,止咳化痰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加减:风寒初起加荆芥防风、苏叶、生姜以散邪;暑气伤肺,口渴烦心尿赤,加黄连黄芩、花粉;湿气生痰,痰延稠粘者加半夏茯苓桑白皮生姜大枣;燥气伤肺,干咳无痰者加栝楼、贝母、知母柏子仁


禁忌:痰中带血者慎用。阴虚劳嗽者,不宜使用。


方解:


方中桔梗苦辛微温,能宣通肺气,泻火散寒,治痰壅喘促,鼻塞咽痛。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散风湿,清头目,利咽喉,善治伤风头痛咳嗽紫菀辛温润肺,苦温下气,补虚调中,消痰止渴,治寒热结气,咳逆上气。百部甘苦微温,能润肺,治肺热咳呛。白前辛甘微寒,长于下痰止嗽,治肺气盛实之咳嗽陈皮调中快膈,导滞消痰。甘草炒用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


1.风寒咳嗽鼻塞身重,加苏叶、杏仁,寒束皮毛,恶风冷,咳而且喘者,则以麻黄荆芥,增杏仁苏子,兼哮再入射干


2.痰饮咳嗽荆芥,加桂枝平降冲逆,加白术健脾,以杜生痰之源,加茯苓益土而渗水饮。若呕,去桔梗之升提,入半夏降逆祛痰;痰盛喘满而咳,不用荆芥,合三子养亲汤效佳。


3.风热咳嗽,咽喉红肿,身热有汗,减百部紫菀荆芥,加牛子、蝉蜕、浙贝、银、翘;胸胁振痛,再加蒌皮、橘络;热甚加淡黄芩;若寒热往来柴胡


4.小儿百日咳止嗽散少用荆芥,重用百部白前,加牵牛子散结气,加赭石重坠镇吐,初起即服甚验;若咳剧衄血,则去荆芥,加郁金桑白皮、海蛤売;亦可只用百部白前,煎2次,计并一起再熬,化入水糖至不太苦为度,日夜频饮,患儿易于接受,疗效甚佳。


紫菀止咳化痰,王海藏紫菀汤治咳血证,伍以甘、桔、参、苓、阿胶知母、贝母等;百部润肺,新久咳嗽均效,《日华诸家本草》谓其“治传尸骨蒸痨热”。紫菀百部二味,系止嗽散主药,吾常合夏枯草之益阴血,生黄精之补脾润肺、已燥咳,用于肺痨久咳,得标本两顾之宜。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跛鳖斋医草》,龚士澄 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发布评论:

字体
字号
元素路径:
字数统计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