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伤寒六书》卷三
详细内容
【组成】
人参、黄芪、川芎、甘草、熟附子、桂枝、细辛、羌活、防风、煨生姜、芍药
【用法】
上药用水400毫升,加大枣2枚,煎至200毫升,温服。夏日热甚,加黄芩、石膏。
【功用】
助阳解表。治阳虚外感。恶寒发热,寒重热轻,头痛项强,肢冷无汗,倦怠嗜睡,舌淡苔白,脉弱无力,或浮大无力。
【运用】
【方解】
本方系桂枝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去麻黄,再加羌活、防风、川芎、人参、黄芪而成。黄芪、人参补元气,固肌表;熟附子、桂枝、细辛助阳散寒以解表寒;羌活、川芎、防风加强解表散寒;芍药凉血散血,制附、桂、羌、辛之辛烈温燥而不碍汗;甘草甘缓,使汗出不猛而邪尽去;煨生姜温胃,大枣滋脾,合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调和营卫而助汗出。如此配伍,扶正而不留邪,发汗而不伤正,相辅相成,以免顾此失彼,变生不测。
临床应用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肢冷、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为辨证要点。原书著称:“夏月加黄芩、石膏,冬月不必加。”本方性温燥,对血虚感寒或温病初起者,不可使用。
【研究】
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心律失常、荨麻疹等证属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者。
【方歌】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