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胃关煎临床应用

求道

浏览:16

时间:2025-08-08

出处 胃关煎,出自明·《景岳全书》。本方由明·医家张介宾创制的代表方剂之一,方名为引《素问·水热穴论》:“肾为胃之关”说而定。

组成 熟地黄三五钱至一两(9~30g)、山药二钱(6克)、白扁豆二钱(6克)、炙甘草二钱(3~6克)、干姜一至三钱(3~9克)、吴茱萸五至七分(1.5~2.1克)、炒白术一至三钱(3~9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温中散寒,健脾益肾。

主治 主治凡属脾肾虚寒所致水谷不分、肾关不固的泄泻、下痢,或脾不健运,下元虚寒之呕吐、厥逆、脱肛等各种病症。症见泄痢不已,粪便清冷,或完谷不化,腹中冷痛;或胃反呕吐,宿食不化等,苔白腻,脉沉滑。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慢性细菌性痢疾、糖尿病性腹泻等病症。

1.慢性腹泻胃关煎加减治疗48例慢性腹泻患者,最多服药90剂,最少12剂,以临床症状及大便常规及性状为疗效标准,结果:痊愈34例,显效12例,无效2例。(《山东中医杂志》1985年第1期)

2.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胃关煎联合神阙隔姜灸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60例,与西药(甲硝唑、金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60例对照,以大便次数及形状,大便常规为疗效标准,疗程5日。结果:5日有效率80.o%,腹泻积分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山东中医杂志》2012年第7期)

3.慢性细菌性痢疾:加味胃关煎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47例,疗程15日,与西药(庆大霉素、阿莫西林钠、痢特灵)治疗82例对照,以实验室粪便常规检查及症状作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治愈17例,好转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6%。(《湖南中医杂志》2000年第3期)

4.糖尿病性腹泻:胃关煎加味内服配合艾灸治疗糖尿病性腹泻30例,以临床症状及大便性状改善作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治愈16例,好转12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3.3%。(《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年增刊)

方解 方中重用熟地黄补形质阴伤,填命门真水,以阴中求阳,使肾气得司,开阖有权;白术扁豆甘温健脾止泻,与熟地黄配合兼补脾阴血亏耗;吴茱萸入肝肾逐阴寒,厚肠胃而止痛;干姜温中散寒,且治下元虚冷,与熟地黄配伍,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山药健脾益肾止泻;炙甘草甘温健脾,调和诸药。全方配伍使肾命充而开阖司,脾土健水谷分,由是泄利得止。临床适用于脾肾虚寒证。如泻甚,加肉豆蔻补骨脂;气虚甚,加人参;阳虚肢冷,加附子腹痛甚,加木香厚朴当归;滑脱不禁,加乌梅五味子;肝木克土,加肉桂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功能性腹泻、经行腹泻、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酒泻、功能性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贲门失弛缓症、急性血吸虫病腹泻等证属脾肾虚寒的病症。

方歌 胃关煎用茱萸姜,术草扁豆山药地。

摘录 明·《景岳全书》

关联词条:

  • # 胃关煎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