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娟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
【组成】生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仙灵脾10克,炮附子10克,葶苈子30克,益母草30克,水红花子20克,茯苓20克,泽泻30克,桂枝6克,炒枣仁30克,枳壳10克。
【功效】益气温阳,活血利水。
【主治】心力衰竭之气(阳)虚血瘀水饮证。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气短、气促,乏力,汗出,肢冷畏寒,水肿,咳嗽痰多稀薄,口唇青紫,小便少或大便溏,舌暗淡、紫暗或有齿痕、斑,苔薄白腻或白厚腻,脉沉弱、沉弦、弦紧或沉涩。
【方解】方中生黄芪、太子参益气,仙灵脾、附子温阳。黄芪甘微温,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退肿;太子参甘平,补气生津;仙灵脾辛甘温,归肝、肾经,温肾壮阳;附子辛热,归心、肾、脾经,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助火,中补脾阳,《本草汇言》谓其能“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益母草辛苦微寒,《本草纲目》谓其“活血破血”,可治“大便小便不通”;水红花子咸微寒,散血消积,《滇南本草》谓其“破血”“消年深坚积”。葶苈子苦辛,归肺、膀胱经,泻肺利水;茯苓甘淡,归心、脾、肾经,泽泻甘淡,归肾、膀胱经,二者能淡渗利水。桂枝辛甘温,既可温阳以化饮,又能化气以利水;炒枣仁养血安神,因神安则气正,神惊则气乱,而心乃神之居,故宁心安神则心气得正,阳气来复,有利于心衰的纠正;枳壳行气,调畅气机。诸药合用,有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之功。
【常用加减】如兼有阴虚证,口舌干燥,舌苔薄白少津,可酌加麦冬、五味子以养阴;如脾虚证明显,可酌加炒白术、山药、薏苡仁等健脾益气;如肾虚证明显,可酌加生杜仲、桑寄生、续断、狗脊等温肾壮阳;如瘀血证明显,可酌加丹参、红花、鸡血藤等活血化瘀:如兼有气滞,可酌加细辛、娑罗子元胡、木香、砂仁等理气。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