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Suō Luó Zǐ

别名

莎婆子(《百草镜》),武吉(《杨春涯经验方》),苏罗子(《药材资料汇编》),开心果(《江苏植药志》),索罗果(《陕西中药志》),梭椤子(《陕西中草药》)。

释名

《本草纲目•卷二十九•天师栗》云:“按宋祁《益州方物记》云:天师栗,惟西蜀青城山中有之,……云张天师学道于此所遗,故名。似栗而味美。”

来源及植物形态

娑罗子,始载于《本草纲目•卷二十九》。为七叶树科植物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ge.、浙江七叶树esculus chinensis Bge.var.chekiangensis(Hu etFang)Fang或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 Rehd.的干燥成熟种子。前两者主产浙江、江苏、 河南等地;后者主产陕西、四川、贵州、湖北等地。


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ge


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 Rehd.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皮,晒干最低温干燥。 


炮制:拣去杂质,除去外壳,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

性味:《纲目》:"甘,温,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功能主治

宽中,理气,杀虫。治胃寒作痛,脘腹胀满疳积虫痛,疟疾痢疾


娑罗子,既能疏解肝郁以行滞,又能理气宽中以和胃。《本草纲目拾遗•卷七•果部上》云其 “治胃痛最验”。单用烧灰冲酒即效;治肝胃不和所致的胸闷胁痛胃痛腹胀等证,常与八月札佛手等配伍;用治肝郁经前乳胀,可与路路通香附郁金等同用。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3~9g;或烧存性研末。


注意:《陕西中药志》:"气虚及阴虚者忌用。"

各家论述

①《益部方物略记》:"久食已风挛。"


②《通雅》:"能下气。"


③《纲目拾遗》:"葛祖遗方,治心胃寒痛,虫痛。""宽中下气,治胃脘肝膈膨胀,疳积疟痢,吐血劳伤,平胃通络。"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