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北海健脾益气、化痰祛瘀法治愈瘿瘤一例
李某,女,58岁。
初诊;1991年6月18日。
主诉及病史;头面双眼憋胀、眩晕一周余。
患者于一周前因生气突发头面、双目憋胀,气逆上冲,巅顶麻木有沉重感,眩晕,视物模糊,胸闷,心悸气短,善惊易怒,失眠,畏寒,面白无华,纳差,大便潇泻、日二至三行。颈部双侧稍肿大、按之微痛,咽中不适,口苦。
诊查;舌淡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沉滑。T3;4mg/L,T4;387mmol/L,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治法;健脾益气,疏肝化痰,活血化瘀。
处方;当归20g赤白芍各15g川芎30g丹参30g郁金15g黄芩15g丹皮15g党参15g茯苓30g白术15g黄芪15g夏枯草20g海藻15g金钱草10g八月札15g元胡15g焦三仙30g甘草6g
14剂,水煎服,1日2次。
二诊;1991年7月2日。药后仍心悸、失眠、纳差,颈部双侧微痛。但头目发胀、眩晕、胸闷等症减轻,大便溏。舌淡苔薄,脉沉滑。上方加菖蒲15g、枣仁30g、鳖甲15g。继服药14剂。
三诊;1991年7月16日。头面不胀,视物较清,无憋胀感,颈部按之不痛,食欲稍好,但神疲乏力明显,口苦,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沉。上方去金钱草10g,继服药14剂。
四诊;1991年7月30日。诸症消失,神清目明,独自来就诊。劝其守方服药以巩固疗效,继服药14剂。
五诊;1991年8月13日。血液化验示;T3;2mg/L,T4;129mmol/L,近半月头目不胀,颈部双侧按之不痛,外形不肿大,精神愉快。舌淡苔薄,脉沉。继服上方药20剂。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按语】本例瘿瘤由痰气郁结、瘀血阻络所致。缠绵日久,正气已虚,表现为心脾两虚,故见心悸、失眠、易惊、纳差等;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则头目眩晕、烦躁等。危老师用药注重健脾和胃,以扶后天之本;活血益气,以调和气血。脾健则痰湿自消,气血充足;气血调和则瘀自去。因此用四君子汤健脾益气,鼓舞正气;四物汤活血养血,合以丹参调和气血,共为主药。夏枯草、海藻、鳖甲、八月札疏肝软坚散结为辅。鸡内金消积和胃,甘草调和诸药,充分体现了治本为主、标本同治的学术思想。
版权声明:
转自 医案汇集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