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笑芝:泄热除湿 活血理气 清经止血法治疗月经先期案
冯某,女性,时年49岁,2015年11月26日初诊。
患者自诉自月经自2月前月经提前10天,经量适中,月经夹有血块,伴眩晕不寐、口苦纳差、身体困顿,小腹坠胀,小便灼热不利,平素带下色黄味秽。遂来诊。
首诊证候
主诉:月经提前10天,持续2个月。
刻诊:患者精神稍疲倦,舌暗、苔发黄滑腻,脉濡数。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精神稍疲倦,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咽无充血,扁桃体无充血肿胀,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清,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全脊柱无压痛,四肢关节活动、肌力、感觉及血运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无。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月经先期。
证属:湿热壅滞,气血不和。
西医诊断:月经过频。
治法:泄热除湿,活血理气,清经止血。
处方:
青皮6g,陈皮6g,枳壳9g,连翘9g,银花9g,乳香6g,蒲公英6g,香附10g,薏米仁30g,白芍12g,金钱草15g,3剂。
【随诊过程】
二诊:
药后小腹坠痛减轻,溲便畅利,血块消失,但余证如故。遂加强健脾益气,清热除湿之品。
处方:党参15g,白术9g,赤茯苓15g,香附9g,陈皮6g,蒲公英15g,薏米仁30g,白芍12g,金钱草30g,三七3g(冲服),3剂。
三诊:
月经基本干净,食能知味,卧已安席。老师考虑,诸损穷必及肾,而傅青主又有“经水出诸肾”之训。故方中拟增人补肾固冲之味以竟全功。
处方:黄芪30g,当归9g,党参9g,白术9g,茯苓9g,香附9g,生地30g,金钱草30g,薏苡仁30g,杜仲15g,山茱萸15,3剂。
四诊:
上方服完1剂,月经完全干净,3剂后精神亦好转,诸证大瘥。嘱休息5天后,以龙胆泻肝丸,归脾丸,六味地黄丸各两盒,缓服至愈。
【按语】
心得体会:此患者因脾虚湿阻,郁而化热,湿热伤及血络。湿阻则气机不畅,热蕴则血络损伤。因于热先期而至,囿于湿则眩晕、纳差、身体困顿当,湿热下注则见小腹坠胀、小便灼热不利、带下色黄味秽。以加味双皮汤清热除湿、活血理气为先导,俟湿热重挫之后,二诊再用五味异功散以强后天化源。三诊继在上方基础上加入生地、杜仲、山茱萸补肾固冲以资养后天之精。如斯则脾肾健,湿源杜,热去血止,经清宫宁。先期者血虚而火有余。血虚则水亏,水亏则亢火无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壮火乃失于谧藏的无制之火!火邪伤络经水多溢,壮火食气则经血失统。此患者先期而经量正常,系湿热壅滞,热伤血络湿热下注则带下色黄秽浊,热伤血络则月经先期而至。
指导老师评语:能较准确、完整的记录该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并从其中归纳出辨证处方、病机、治则等关键知识。对于妇人病,应多看名家议案,如《丹溪心法·妇人门》,其中所云“经水不及期而来者血热也。”同是月经先期,由于夹虚、夹热、夹湿、气滞之不同,可在量、质、色上见证各异。另外,临床上还有因脾虚经血失统、肾亏冲任不固、肝热疏泄太过等因素均可导致月经先期者。因此对于经行先期患者,滋养肝肾、益气健脾系治本之法,但此证亦可进而发展成崩漏,甚至还可形成闭经,不可不慎。
(本案编写:李竺、黄笑芝)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作者:黄笑芝 主任中医师】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